起早

作者: 杨柳依依飞 | 来源:发表于2021-10-18 20:02 被阅读0次

        无利不起早也可以指为了自身的身体好,而早起锻炼的人。

    《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司空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俩人共被同寝,十分友好。半夜听到鸡叫,祖逖就把刘琨踢醒,一同起舞。这是“闻鸡起舞”一典的出处。

        此典曾经激励过不少人,效法早起谋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有惯于早起的。农民早起耕田耙地,小贩早起摆摊卖货,报童早起送报卖报,清洁工早起清扫街道;很多文化人,也都喜欢早起,歌唱演员早起吊嗓、舞蹈演员早起压腿、文坛作家早起写作、戏剧演员早起唱曲……

        早起者目的不同,心态也有别。农民想要多干活,小贩希望多卖货,报童为了争读者,清洁工要乘行人少,文化人追求效率高……他们此时的精神,大都是昂扬的。“无利不起早”是个贬义词,但反过来,如果起早没有好处,谁又会去起早呢?在很多情况下,起早是辛苦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从暖烘烘的被窝里出来,走到一个冰冷冷的世界,如果没有一种动力在,也是寡有情愿为之的。

        清代的官员也早起,三更天就打着灯笼进东华门,要去参加早朝。皇帝为何爱早起?是勤政,还是倡导一种风气?臣僚是否情愿早朝?黑灯瞎火出家门,是忠诚,还是无奈?是满怀兴奋,还是心存怨艾?他们的心态,想必也是各不相同。

        老百姓爱早起的原因,有社会习俗的承传,有追求生存的需要,有个人生活的习惯,也有圣人贤士倡导的结果。颜氏家训提倡“黎明即起”,后人视如圣言,身体力行,代代相传。现代人把早起看作勤劳,把睡懒觉视为惰性。冰心说她长期坚持早起,四五点开始写作,她“闻鸡起文”,读者都以此为良习,对她备加崇敬。

        把“闻鸡起舞”的“舞”说成舞蹈,是望文生义者的理解,但今天的新生活,却真的是丰富了这个成语的词义,确有许多人“听到鸡叫”就出去跳舞,特别是一些退休女士,一大早就穿上红红绿绿的绸衣,到大街街头扭秧歌。她们是名副其实的“闻鸡起舞”。老人爱早起,是为了健康长寿。除跳舞者外,还有散步、做操、打太极拳者,都是为了运动筋骨,有利身心。

        早起的观念,我们和欧罗巴人不同。《马克思传》说马克思喜欢早起,每天早上9点多就去大英博物馆读书写作,乍看感到奇怪,“9点多怎么还算早?”其实是,马克思是工作到很晚,早上仍比一般人早起。而欧洲一般人都喜欢夜生活,或进酒吧喝酒,或作其他消闲,睡得晚起得也晚,黎明时分,正是他们睡得香甜之时。商店都是九十点才开门。听朋友说最近在伦敦一个住宅区看到,这里黎明时分绝对是静悄悄,最早上街工作的,只有送信的邮递员。

        欧洲人晚睡晚起的习惯不知始于何时,想必是工业文明的一种结果。一个连电灯都没有,蜡烛也供不上的年代,哪里谈得上工作、娱乐到深夜?不过,我们不也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了吗?却又何以还继承着传统的习惯?我想,这或许也是东西方文化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吧。

        在现代化的城市,“闻鸡起舞”已经只是早起的代名词。为了环保需要,城里不许养鸡,鸡鸣已成了绝响,市民早已听不到公鸡啼叫,但“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奋发进取,艰苦谋事。

相关文章

  • 起早

    今天起来很早,心里是倔强的,可以不用别人送,即使坐公交很麻烦,而且能去食堂吃顿早饭,是件幸福的事,我又变得很忧郁

  • 起早

  • 起早

    今天起得挺早,而且是那种睡饱了的状态。上厕所的路上,寒意阵阵袭来,我的鼻子承受不了这么快的转变(由暖和到寒冷),喷...

  • 起早

    新工作的第一天,就是「起早」!

  • 起早

    原来俺一直活的很自我 这应该是我烦躁的基础 它给我买自己的小灵通 我想应该开始中国移动...

  • 起早

    9点到公司,保持,继续保持,虽然等到9点半开门,但我做到了控制情绪,自私来自于站在自己位置思考问题,闹情绪,只是我...

  • 起早

    今天是自己工作日起得最早的一天。可能由于自己本来就有些失眠,或者本身就醒得比较早,之前即使醒得比较早也赖在床上。今...

  • 起早

    晨起欲观星 却见秋雨忙 撩人清爽风 嗅得泥土香

  • 起早

    晨起欲观星 却见秋雨忙 撩人清爽风 嗅得泥土香

  • 起早

    春眠不觉晓天天要起早花开无心赏尽日生计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起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gn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