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道德经》第五夜

作者: 辣根先生_ | 来源:发表于2019-10-27 17:39 被阅读0次
夜读《道德经》第五夜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夜读《道德经》第五夜

先来说“道”

在古书中,“道”与“天”字,到处可以看到。但因上古文字以简化为原则,一个方块的中文字,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的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只用一个中文字,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不像外文或现代语文,用好几个,甚至一二十个字,才表达出一个观念。因此,以现代人来读古书,难免会增加不少思索和考据上的麻烦。同样地,我们用现代语体写出的文字,自以为很明白,恐怕将来也要增加后世人的许多麻烦。不过,人如不做这些琐碎的事,自找麻烦,那就也太无聊,会觉得活着没事可做似的。

例如“道”字。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您。”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有人解释《老子》第一章首句的第二个“道"字,便是一般所谓“常言道”的意思,也就是说话的意思。其实,这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把说话或话说用“道"字来代表,那是唐宋之间的口头语。如客家话、粤语中便保留着。至于唐宋间的著作,在语录中经常出现有:“道来!道来!”“速道!速道!”等句子。明人小说上,更多“某某道"或“某人说道”等用语。如果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时隔几千年,口语完全与后世不同。那个时候表示说话的用字,都用“日”字。如“子日”、“孟子日”等等,如此,《老子》原文“道可道”的第二个“道”字是否可作“说”字解释,诸位应可触类旁通,,不待细说了。

夜读《道德经》第五夜

相关文章

  • 夜读《道德经》第五夜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 夜读《道德经》 第七夜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此两者...

  • 夜读《道德经》 第六夜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薇。 此两者...

  • 夜读-《道德经》 第四夜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薇。 此两者...

  • 2018年4月7日软笔练习

    《道德经》第五页

  • 夜读《道德经》第五十章

    本章首句“出生入死”现在多是赞扬冒着极大危险,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但他在这里的本义却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

  • 夜读《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这一章意在启示统治者,治理国家时应该采取顺应万物自然本性的方法,不可勉力人为。于我而言可以理解为对父母...

  • 夜读《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本章讲了为人处世中“和”的最高道德境界,能洞察万事万物的人是智者,而他们却不会轻易开口、到处炫耀。...

  • 夜读《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学习这一章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啬有两个不同的解释,第一吝啬、节俭、爱惜,第二...

  • 夜读《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这章老子告诉我们福祸相依的道理,提醒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从反面看到正面,要能居安思危,因为世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道德经》第五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hm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