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写的起诉状一次通过了。今天中午又接到新任务,帮一位朋友的朋友写份答辩状,案由是劳动合同争议纠纷,主要是劳动合同解除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问题。
朋友的朋友小李长期在一个政府部门的食堂工作,前几天物业公司通知合同到期不签了,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问题上,小李和物业公司发生了分歧:小李在用人单位食堂工作了18年,在此工作期间,先后曾与多个物业公司签过合同。诉讼中的这个物业公司是最近新接手的,与小李只签了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物业公司提出解约,同时只同意按一年工作期限,支付给小李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小李自然不干,于是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结果小李胜诉,裁定物业公司按小李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年限(可保护的部分确认为13年)支付补偿金,而非物业公司认为的一年期。物业公司不服裁决,到法院起诉,对此劳动者本人要进行答辩,这个任务就委托给了我。
虽然在单位,我曾处理过几起劳动争议纠纷,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我是站在单位的角度去维权,现在我要代表劳动者的弱势群体去据理力争,角色变了,感受自然也不一样了。

体会一:让新签的物业公司承担小李18年的经济补偿责任,确实感觉有些不合情理。
但法律有明确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据此,作为新用人单位的物业公司,在解除与小李的劳动合同并计算经济补偿时,应当将小李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方为合法合规。
体会二:用人单位即政府某部门应对小李的经济补偿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02年至2020年期间,小李始终在用人单位处工作。在此期间,小李先后与多家物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是用人单位频繁更换物业公司有意规避劳动用工风险所致。
纵观用人单位与物业公司签订的所谓外包合同条款看,作为发包方,用人单位并非只单纯购买物业公司的物业服务成果,而是按照自身的要求开展工作,包括要求物业公司派遣的员工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物业公司按照工作人员数量而非工作成果进行费用结算等,这些都充分说明物业公司与用人单位表面签订的是外包合同,但实际却为劳动派遣的合作模式,即“假外包真派遣”。据此,用人单位应对小李的经济补偿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体会三:劳动者的维权路的确不易,与单位相比,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有时为了谋生,明知吃了亏还要委屈求全硬撑着。现在合同被解除了,劳动者小李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维权了,那就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争取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我代写答辩状的初心和使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