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通过写作,不仅可以梳理思路,将脑海中杂乱的事情一一排队、复盘,从而把事情安排得妥妥贴贴。而且写作还有治愈的功能。写作相当于倾诉。当你心里有无法向人言说的感情,你不知道向谁诉说时,你可以写作,把心中的愤怒、不满、抱怨、痛苦、高兴等等一一写下来。当你写完时你会发现,自己是在与人对话,这时心里的那些情绪已经好了大半。
从小,我就是一个爱思考的人,见到的人和事总有自己的想法,遗憾的是,很少把思考和想法转变为文字。直到七年前,遇到一件职场窝心事。哑巴吃黄连,没错,就是那个味儿。虽然说“人在职场漂,哪有不挨刀”,但这种滋味憋在心里岂能好受。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拉来我知音倒苦水。之所以说是知音,是因为我们平时在兴趣、爱好、对人和事的好恶相当地一致。找她,是我几乎想都没想就做的决定。不等坐稳,我就开启痛斥模式,那天口才出奇地好,自认为没有一句费话,句句在理,条条见血。连我自己都被感动,我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窦娥也没我冤吧。然而,就在我声泪俱下,悲愤声讨了近15分钟时,她呷了一口咖啡,慢慢地放下杯子说:“哎,这种事很正常,慢慢适应吧”。我嗄然而止,呆住了,是她说出的话吗,她怎么可能这样说,怎么可以这样说呢。难道不应该是和我一起痛斥一通吗?当时完全没有任何能力接这盆冷水,我竟无言以对了。
所以,你懂的,当时的心情。足足沉默了两分钟,慢慢回过神来,使自己镇定下来。low,幼稚、玻璃心等等这些词一股脑往外蹦,觉得白混了,还在为这些情绪和事情在抱怨。而这些,在别人眼中司空见惯,不值一提,是常态。可问题恰恰就是,这么常态的事我却不知道,作为一个职场人,这就是问题了。那时候,除了闭嘴,不知道该干啥了。
回到家,我还在想,他们得吃多少这样的黄连,才会变得如此麻木,如此坦然接受。究竟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是就我一人喝醉了。
我无比沮丧,比职场事件更加令我沮丧,感到曾经以为最懂最信任的人,突然离我而去了。还有比这让人扎心的吗。我想,我并不是非要你给个答案,我只是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安慰,需要你的同理心和共情而已,作为最知心的人,都这样的回答,还能期望别人好到哪里去呢。感觉被抛弃了。
这种低落的心情持续了两天,我依然不能释怀,那个感觉很不好,影响到了工作和睡眠。第三天早上,一大早刷微信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如果你心中有不开心,你可以把它写下来然后扔出去,你的烦恼也随之而去。听着像神话。死马当活马医,啥也不想,照做试试。于是,打开电脑,想啥写啥,没有思路,没有逻辑,不要紧。漫无目的,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打什么字。等怒气写完,又把应对想法敲了出来。随着手起健落,看着一行行的字,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胸中那团怒气、怨气,不知不觉好了许多。现在怎么好象没有那么生气了,刚才为啥生气来着,甚至找不到如此生气的理由了呢?“病”似乎好了呢?
一年以后,终于明白,这不是什么偏方,是以另一种方式和人对话,换种方式倾诉,为自己找了一个出口。与和人对话相比,它可以跟着自己内心走,没有人否定、指责,任由自己的思绪飞翔,当它飞到足够高、足够远的时候,便跳出了情绪的框框,一览众山小。“病”不治自愈。
而我,更加能够理解朋友当时的反应。或许,那真的是她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事情,或许,那天刚好她心情不好,与令她心情不好的事情相比,我的事情真的不值一提,或许……。一切皆有可能。而当时的我真的何等幼稚,我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我可曾关心过朋友的心情,她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何曾站在朋友的位置去关心她?我羞愧难当,自此再也没有那样的鲁莽。
从那以后,敲字成了我最爱的事情。在路上,用手机、用平板,用语音输入转文字,只要有了想法,尽一切可能去记录。每次做完这些,感觉心里顿时清亮了,不亚于一次电脑刷新和系统重启。除了记录,每当有类似的情绪或心情,也都会用文字梳理,写作成了平抚心情的好方式,成了一种习惯。写作,是一种输出,它是心的一个出口。
有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多可写的呢。事实是,我们每天都在往大脑输入,看微信、看视频、读书、看新闻等等,都是在输入。我们如饥似渴地在获取、习得信息和知识。于是,我们开始焦虑,每天铺天盖地的大量信息充斥脑海,我们来不及思考,我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我们不由自主被信息带着往前走,所以,我们开始焦虑,生怕错过任何一件事而被时代所抛弃。
我在想,我们得到的越来越多,为什么却越来越焦虑,即使在物质匮乏时代也没有如此焦虑过吧。终于,在十一黄金周的高原之旅中,体会到了,想明白了。正是我们吃进去的太多了,想要的太多,所以才会焦虑,消化不良,有太多选择,所以不知如何选择,进而焦虑。想要的太多,而现实却未必能如我们所愿,于是,我们不停地追逐,只顾埋头赶路,却不知抬头看路,被琐事淹没。我们的心灵跟不上行走的速度。所以,偶尔停下来,静下来,刷新和清空脑袋,把输入的输出来,才可以走得正确、走得更远。当静下来的时候,自然就才思泉涌,一个个想法在脑海盘旋,不自觉地会迫不及待想要写下来。
一开始不必在意逻辑和结构,只管记录自己的想法,当想说的都写完了,心里就干净了,这些文字,待日后再次看到,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你会说,那时我竟然是这样想的?甚至自己都会感觉到奇怪。你也可以把曾经的文字重新拿出来修改编辑,甚至出成小册子,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的迭代中螺旋上升,不知不觉自我升华,抱怨越来越少,愤怒的情绪越来越少,自己的生活越来越顺了。
不得不说,写作就是一剂良药,谁写谁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