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lěi)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餘,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导图说明:
三、个人解析:
20章讲的是有道之人以天地为家,对善恶持谨慎的态度,如你帮了一个犯人(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搭车,虽你觉得自己做的是在帮人但是实际上却是帮凶。得道者为大智若愚之人,如庄子、老子。
21章讲的是道看不见,我们应该对其充满信任,其是真实的存在,是事物的本源,是万物的规律,是人生的境界。以道观察众生,重点强调无的作用,即看不见的道的作用。
22章讲的得道者的一种关键的思维方式是抱一,即统一辩证的看待问题,理解问题不能偏颇,唯有不争,故才能得其所得。懂得缓和懂得新旧交替懂得“贪多嚼不烂”、知道自己知道的少并能不断的学习。一阴一阳为之道,则是强调对问题的理解我们要统一的来理解。同时具体指出我们应该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吹嘘、 不自我表现等不争的行为来实现我们真正的成功,要懂得“曲则全”来统一、换角度看问题。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在《道德经》强调的无有,同出而异名,二者(有无)一起谓之玄,玄之又玄则为无,众妙之门则为无,即道,即无为,不妄为,按自然规律办事。
四、结合我们现实生活,应该得到以下几点启迪:
1)争取以《道德经》中描述的道者为目标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不断提升,有追求事物本源、认识事物本质的强烈好奇心与行动力,按原则按规律行为处事。
2)道是万物的规律是一种境界,我们只有深信并不断的学习,以此为标准原则办事。使自己的生活可以建立在以此为基础的地基之上。
3)对于我们,需要学习与运用的一种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关键思维方式是:统一辩证不偏颇的看待问题,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有互相转换的可能。如国内某培训机构线上课程前期就投入资金建立相关的平台并做好应急预案,在疫情发生后就能第一时间开启线上教学,而之前就有内部人员不赞成投入巨资做这样的线上产品,而这也正反映了好与坏的转化,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问题并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
一起研读国学智慧,开启自我智慧之门。视频原文朗读播放见快手(kongchuisan ),期待你一起来朗读,享受潜移默化带来的影响,默默提升我们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