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前:读大学前
2010年的时候,我决定从广告策划开始我的商界之旅,当时是觉得比我的那些同学通过开服装店等方式进入更加正式一点,时处高二。而在2010年以前,主要是零零散散地做些“资本运作”的业务,比起身边玩得很大的同学算是小打小闹了。
第一单是给南方路一家新开的奶茶店做策划,包括了整体的运营策略、奶茶的命名、线下的推广等,算不得全案。
后来开始和拳师合伙,把学校饭堂的餐桌广告位拿过来做代理,先后与周黑鸭、柏利恒、华莱士、可口可乐等达成合作。
期间接触到了碧海银沙当地的互联网代理运营商灵动广告,老总邀请我过去做些互联网方面的策划工作,却推说不太懂行而拒绝了一个极好的入行机会,致使我的互联网之路推迟了整整三年。
再后来便是玩些比较一般的生意,有些成功的有些很失败,有零资金入股一家餐厅,有房地产的一些业务,甚至是当地一些相对中型的连锁店的业务。
我一直是视自己为广告出身、商务出身的,这段经历在验证我的商业思路上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不至于影响学业,又可以很适当地进入到一个层次,虽然比一些同龄人差的有点远,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但是为我后来的判断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互联网的启蒙:比如王兴的饭否网,比如试客网、点名时间,比如在猪八戒威客网上接单等,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样。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吸引用户玩游戏以获得试用品的网站,在游戏过程中或者直接以试用品作为广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对广告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
二、2013-2014:互联网首战
2013年,312(一个脱胎于一中的小团体)在讨论后一致认为互联网才是未来商业的方向,无论是商业还是就业。于是我们着手进行在互联网方向上的准备。
Boxzon
光棍节派对之后,和拳师在肇庆的公交车上商议出宝赞网的初步模型,便开始集齐312的力量去共同做这件事情。拳师负责产品和技术团队,我负责业务团队,飞少和座头鲸负责产品的运营,迦南和牙签负责To B 方面的业务。
过程中出现了主要的三个坑:
1. 技术团队的不稳定。
技术团队主要是拳师在招募,基本成员来自华南地区最出名的程序员高校,在学生中算是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过硬的了。
2. 股权的分配
一直觉得这是最大的坑,所幸是在宝赞网期间发生的。
3. 远程协作
对流程化的意识没有足够强,以至于执行时候扯皮太多。
我们做校园赞助算是比较早期的了,宝赞网倒闭之后还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互联网服务,却无一不是草草收场。事实证明,校园市场虽然看起来容易入场,但是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流量市场而非纯粹的产品市场。
5i高校网
2014年期间由于宝赞网的停滞,恰逢牙签的师兄所把持的当地高校最大的门户网站,因为要毕业离开需要转售,于是经过牵线我们坐在了这家门户网站的另外一个股东面前。
5月需求完成,7月底开发完成并测试,8月1日上线。
上线前有很多运营上的动作,比如SEO以及在李毅吧的营销案例等,但是出现了运营不系统和微博矩阵因贪多而失败。
在对团队的理解上,一直是以一个商人的角度而非产品的角度去看待,还是没有彻底弄明白在互联网上团队所起到的作用,依旧习惯以旧有的思维去处理问题。
10月合并大学城同类租房网站失败。
11月调整定位为旅行社交服务网站,推出高校约伴,以Unibome民宿邦为全新标识。
在纯商业的手法上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做产品却不仅仅只是做生意。
回想起整个5i高校网的操盘,从入主、剥离、转型到上线一气呵成,原以为这样已经是互联网做产品的一个节点了,却没想到运营上的不成熟拖累了整个节奏,这也促使我从PM转型去做运营。
过程中其他的产品
派对动物:派对策划商
2014年春想在这方面尝试一下策划的能力,却举办一两场派对之后无疾而终。
众包送餐O2O的模式
基本上就是现在闪送、达达的雏形?自营厨房,通过学生自行接单的方式去配送。
送药app:小病药医
一个P2P模式的送药app,想把每个人手里的药品箱共享。
美发O2O:炫发管家
只是做出了一个原型没有投入市场,后来这四年间也有无数理发O2O产品起起落落,暂时还没有完全可以走出来的模式。
这些产品更是试验互联网做产品的小打小闹了。
过程中所接触或参与的互联网产品
师兄帮帮忙
很早就知道这家公司,与创始人也有过交谈,还是很多社交类产品目前的困境:提高了连接效率,却无法继续互动,更不要说沉淀关系下来了。
超级课程表的两次拜访
第一次去超级课程表是给光棍节派对拉赞助,第二次就单纯地想拉上迦南和牙签去公司看看。超标一路走来四五年间,起起落落,不胜唏嘘。
GSC的互联网实验
扁平化成为我的短板。这个详见兴衰简史那篇文字。
加入B12,正式进入行业
B12在广州展开第一期,认识了后来给总理接见的创办闪聘app的刘康等人,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对互联网有了一个更高层面上的认识。后来盈动资本和微链也不错。
蓝鲸传媒的崛起:以微博号起家的传媒集团
2013年认识蓝鲸的喻亚,当时她还是蓝鲸微博的小编,短短数年间蓝鲸传媒居然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以Waker青年社群名义参加各类会议
2014年的时候,社群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以至于很多人拿不准社群该怎么玩,当然现在虽然明朗一点但也没什么太大的进展。
看准网
结实周锦增,全程目睹他操盘海丁微名片,然后微博起家的脉脉迅速跟进这个模式。因为当时的我运营资历和经验都不足,因而周锦增当时的指点根本没有办法领悟,实为一大憾事。
再后来,周锦增作为操盘手使BOSS直聘刚推出就有了抢占拉勾网市场的趋势,对PP租车的操盘亦有诸多亮点。
周锦增介绍他在阿里的师妹冰灵,后来去了闪电购,还介绍见了庄明浩,但没有碰撞出太多的火花来。
同期
1. 杨正凯策划【滴滴拉屎】轰动一时,后辍学做新媒体管家。
2. 杜梦杰借追梦网之势推出轻松筹。
3. 大咖拍卖崛起:大咖拍卖以一个拍卖微信群起家,居然交易额越来越大。
4. 多贝的章鱼老师叫我过去做运营,为自己在运营上的努力被认可而感到很高兴。
5. 瓦舍的赖总想做一个社交旅行的app想让我过去做PM,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和更加看好运营而没有接受。
6. 认识尚道的老张,他开始做疯蜜,同时我加入付费的疯箱以近距离观察疯蜜这个号称美少妇社群是怎么做的。
7. 北大的杨开始炒众筹,同年比逗在广州开始做众筹。还记得一开始很多人都不了解众筹,而杨借助他众筹北大咖啡的案例四处布道,倒是没有想到众筹后来会这么火,有点像现在的共享概念那样。
8. 接到朋友的邀请去微信做产品助理,2014年春节推出的微信红包有蚕食支付宝小额交易的趋势。
9. 张议云开始做口袋兼职的时候,我不太看好这个项目,现在做得有声有色,比很多年轻人强多了 。
10. 同期迦南开始做达益,座头鲸垄断了某地区的二手苹果交易市场。
写到这里才想起来,2013年前就知道了3w咖啡的许单单,2013年10月的时候还想着去拉勾网实习的最后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成行。
作为2013年就是实现网的重度用户,当时对这种模式比较看好,现在实现网转型做了互联网人才雇佣,做的挺好的,王龙行前些日子也结婚了。时间真快呀。
2013年的赵健开始做嘤鸣读书会,一开始是做思奔,然后在南京扎下根来。
2013年的职业梦,当时黄海、朱超两个人还没有出来创业而是在投行工作,至今还记得他们在朋友圈说落地北京后拖着行李箱四处见投资人。
2014年刘邦网的张日平是滴滴商标持有人,这个人很有意思,现在做的好料很不错,是2B的供应商平台。
非常感谢2014年遇到的这些人,让我下决心再往前一步。不再兼职去做互联网,而是全职一年去全心全意地投入。
三、2015年轻奔:残酷的战争
年初,三个爸爸的社群开始爆发,而后轻奔得到梁宁的指点。
轻奔的原型是想做一个图片社群的app的。
在思路梳理和原型制作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从表面的高增长陷入实质的停滞状态
在接触薛蛮子等VC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自身在整体上把握的成熟度不足,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无法稳定地发挥、无法成熟地带领一个团队走出来。
轻奔的故事就不多说了,总体上来说就是准备的不充足、执行得不彻底、迭代的速度不够快。
同期拳师创建了众筹的网站,同期牙签进入了一号外卖实习。
四、2016年
从专业的停滞继续深陷状态的停滞。
这一年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修整,以中人之智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
微信:和部门的PM聊过之后,感受微信在产品迭代上的效率之高,但同时也怀疑微信体系内做出惊艳产品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夜夜:出于对活动策划能力的佩服而加入。
悦跑圈:挺喜欢的工作氛围。
千聊:和运营总监的深聊,借助知识经济的火爆为个人及机构讲师输出底层系统,发展速度超快。
大疆:从设计师转型过来的PM说:“作为leader,如果思考的只是如何做好一款产品,那么这款产品必然是做不好的”“建立机制才是最重要的”,感谢帮忙内推的梨落。
五、目前
距离上一个项目停止已经一年半了,心中的火苗却还未熄灭。做足准备,去好好等待一个时机。
了解的越多,掌握的越多,越发觉得不足。
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自身的力量?
六、总结复盘
1. 纠结于道的升级而忽略了术的速度。
2. 学习成长的速度太慢。
3. 错过了很多的红利期,比如2013年的微博、2014年的微信等。
4. 对自己设限太多,要求完美,强调迭代却不是面向用户的迭代而是面向自身的迭代,注重长期却忽视短期。
5. 太沉浸在产品里面,而一定程度上无视了产品之外的东西,没有融合产品和商业。
6. 对管理和团队的理解上。
等等。
入行算是早的了,社群、众筹、直播、Uber、美团外卖、自媒体等等,短短四年互联网行业变了几回天。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行业了,就像社交、旅游、消费一样。
这一路走来,失败和错过都在不断地重复上演着,除了一些短暂的带有偶然性的幸运之外。
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互联网项目和实践,只是怕是忘却的多了。所以这才想把这大学四年的互联网历程,多多少少地整理出来一部分,以期可以在岁月的磨砺中一层一层地剥开哪些隐藏的或者被视而不见的奥秘。
瞬间大学四年就这样过去了,虽然除了互联网的路径摸索之外,大学还发生了很多精彩的事情,但我一直认为,对于互联网所选择的每一步虽然没有百分之百地符合规划,大体上确是不差的。
身边的很多朋友说,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事情,做出来一件事情。
是我的理论体系不允许这样子。
虽然成王败寇,结果导向,但我相信,成王败寇和结果导向要的不是一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