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狂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担心什么会发生的?
担心的事到底发生了没有?
了解抓狂的背后就知道各种焦虑,担心都是多余的,当然发生的概率也是很少的。
亲们,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李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李老师家的姑娘在上初二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正月刚刚过去。
当时孩子也就是刚刚过完12个生日,不是刚刚过完13个生日。一个发生在13四岁孩子的身上的真实故事。
也就是2015年的正月。孩子收到了1300块钱的压岁钱。李老师是把这钱放到了自己的钱包里,也就是说孩子也是知道的。
刚刚开学不到两周,有一天,李老师发现钱包的钱不翼而飞了!
经过分析判断,一方面是李老师把钱可能放到其他地方,自己忘记了,另一个就是肯定是家里的人拿的;因为门窗啥啥都好着呢,似乎不可能有外人拿走。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李老师最后与姑娘说要报案,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情。
记得特别清楚,孩子上午放学回到家,第一句话就问妈妈:
钱找到了没有?
没有找到!妈妈直截了当的回答。
“那你报警了没有?”孩子站在李老师的身旁问妈妈。
“今天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报警呢!”李老师给自己一个理由。
“哦,我知道了!”孩子直接进了洗手间。
李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第二个闺蜜:家里的钱丢失的这件事。
闺蜜是这样回答的:
你说的我完全理解,孩子长大以后不会再有这种毛病的。
李老师用着怀疑的目光认真地看了闺蜜的眼睛,她们两个拿目光交织的刹那间又很快的转移了。
闺蜜继续:
我家的儿子在小学的时候把自家的珍藏的老式的烟锅,还有一对银手镯,从奶奶那儿偷走,拿去他们家附近的当铺里……
当然,孩子的奶奶第一时间发现后,追问她宝贝孙子的时,孩子打死也不承认是自己偷走的。
一场家庭大战,马上就要发生。
无奈之下,奶奶狠狠辱气媳妇并抱怨是因为儿媳妇把孩子没有教育好!
当时儿媳妇也十分恼火:
教育孩子难道只是孩子妈妈的事情与孩子的爸爸没有一丁点关系吗?
l你儿子跑去干啥去了?
李老师的闺蜜完全维护了她自己作为一个妈妈,一个妻子,一个儿媳妇的地位和尊严。
老太太没有回头路,直接把孙子叫在当面,当场肯定有她的儿子和儿媳妇,个头不高的老太太从厨房里拿出了一把菜刀对孙子说:
今天再不说我要用拿这把刀砍掉你的右手,并且我还要去报警!
老太的话,字字刚强有力。
站在旁边的儿子和儿媳妇一句话都没有说,静观其态。
最后孩子不得不承认,家里的东西确实是自己偷走的,并指出了他自己拿到了哪家当铺里面去。
闺蜜的儿子那年是在上高中二年级。他明确的表示: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中下游,其他偷盗行为根本没有的。
孩子长大后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
闺蜜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李老师。
李老师没有选择去报警,只能静静地观察孩子的那一段时间的消费情况,以及孩子那段时间与周围接触频繁的同学。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
一天,李老师来到了孩子最近几星期来往频繁的同学的妈妈的店铺里。
李老师说明了来意,就是想了解自己孩子最近的花费情况。这位妈妈最后想起来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线索:
哎,我发现你家的孩子拿了一部旧手机。这位妈妈恍然大悟:
似乎有一天,还来找我家的孩子说手机有啥问题……
李老师就从这条线索开始寻找蛛丝马迹。
有一天晚上,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李老师从正面看到孩子神情慌张地把一个东西塞进正在写作业的桌子里面。
李老师两步并作一步走到孩子的前面,手准备伸进桌子里边,但这时孩子极力地拦住了妈妈的手,李老师也就把自己的手收回来,问孩子刚才拿的是啥。
孩子支支吾吾的,没有从正面回答:
没有什么!刚才我看的是小说。
“那拿出来,因为咱们这时是要写作业了……”李老师生气地说:
要不然我就把这本书扔到窗子外面。李老师家当时住的一楼。
孩子从桌子里面拿要一个东西,快速地放进口袋里,直接进到另一个房门,啪的一声把门关起来,并反锁了。
任凭李老师猛烈地砸门,大声地喊叫,孩子也没有开门……
李老师想借助外力,让孩子开门并写作业。
给孩子的爸爸打电话,让孙老师劝劝……
但还是无济于事的。
最后经过同学的证明,李老师的强迫下知道孩子偷了钱,而且买了手机:
那压岁钱是她自己转的,不算偷!
“我就是想要一部手机。”李老师的姑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那当时买手机要用身份证,并且进行实名制,李老师不知道孩子是通过哪个渠道买的,目前都不知道来龙去脉……
李老师的姑娘现在上大四,正在全力以赴地写毕业论文。
李老师回想起这件事儿,她当时肯定是非常的担心,自己的¥1000多钱在钱包里不翼而飞了,孩子这么小都会干这偷偷摸摸的事儿,那长大了?会不会以后孩子能成小偷呢?
担心、害怕、恐惧,抓狂……这些恐慌情绪都是担心孩子:
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
会不会将来成为一个小偷呢?
李老师,那时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那几个星期在学校是如何听课的,害怕不害怕警察来了,如何不让妈妈发现钱她是自己拿的,如何隐蔽地买手机,然后还要偷偷地东躲西藏……
作为家长,作为父母的自己,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分享一本书:
《家庭的觉醒》。
其实,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的各种抓狂的情绪,都是因为担心恐惧自己假想的未来的事情的发生而发生的。
处理好当下的事情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作者在书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用来鼓励那些想要觉醒的父母们,诗的名字是《天赐》,念给大朋友小朋友听,也作为结束:
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与你对着干,从而你可以学习如何放手;
他不听话,从而你可以学会聆听;
他有拖延症,从而你可以学会欣赏静止时的美;
他老忘事,从而你可以学习摆脱对于事物的依恋;
他过度敏感,从而你可以学会理智;
他总是心不在焉,从而你可以学会专注;
他敢于反抗,从而你可以学会打破常规思维;
他感到害怕,从而你可以学会相信宇宙的力量。
放手、聆听、闭嘴,静待花开。这才是智慧的父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00009/9f76c0c17cbc71a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00009/1c8ba092bed54cc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00009/bbe9e1186dfd804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00009/fe84bf7b15e6e4e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00009/16d7f9fe65828f7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00009/d4e7c7be9116352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00009/c55863e3c46c2bc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