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泉州丰泽区新教育培训之后,当地一位叫蓝蓝的老师在微信上对我倾吐作为一线老师践行新教育的一些苦衷。蓝蓝老师的困惑很有代表性,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蓝蓝: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如何在众多的活动中以及家庭事务繁琐中,挤出时间,倒出精力,静下心来真正做阅读引导这件事?有没有捷径可走?
忠玲:现在做一个老师真的不容易,活动多、课务重、家务繁,压得大家几乎喘不气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没有方向的忙碌,终究会一事无成,毁于平庸。方向是什么?就是内心要追求的东西。我能隐约感觉到你已经知道阅读这件事有用了,但还没有觉得是件重要的事。我们常说只要觉得重要的事,都不会说没时间。儿童阅读有多重要?简言之就是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看见世界的窗,阅读是最基础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教育。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让孩子亲近阅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如果高度认同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活动、课务、家务中挤出时间来,让重要的事排到靠前的位置。我特别欣赏你提出的“静下心来做阅读”这样的提法。做阅读这件事确实需要静下心来,不图热闹,不贪功利。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浮躁是做不了阅读的,浮躁会导致阅读的表面化,功利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哪有什么捷径可走。如果要有捷径,我觉得唯有一句话:读起来再说。
蓝蓝:学校现在规定死了,早上来只能读经典国学,下午只写字,课程表一定落实,不可抢课,没有时间落实阅读咋办?
忠玲:你的这个困惑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如何看待经典国学的问题,一个是课程表中的学科与阅读的关系问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有关。先来说说关于读国学经典问题。客观地说,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起传承国学经典的责任。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亲近经典、诵读经典,很有意义。但是,校园阅读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学经典,否则就会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的狭隘。阅读是促进精神生命发育的重要途径。精神发育是否正常,与阅读的“菜谱”有很大的关系。国学经典仅仅是这道“菜谱”中一道菜而已。遗憾的是,有一些学校把经典国学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或者“只能读经典国学”,这是校园阅读的异化。如果把阅读当成是学科课程之外的阅读,那么当然与课程表有冲突了。其实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的校园阅读,不仅仅限于语文学科,也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外。语文学科固然是阅读的主阵地,但所有学科都离不开阅读。比如数学阅读,书市上有不少关于数学小故事的书籍,数学学习时不妨巧用一些故事。语文学科本身的阅读,理想的状态是形成了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的海量阅读格局,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什么时间来落实阅读?课内压缩课文的条分缕析时间,变革课堂学习方法,尽量给留足自我探究文本的时间和机会;课外则将书面作业少留一点,为学生自由阅读留足时间和空间。还是那句话,想让学生阅读,总会有时间的。
蓝蓝:一周内各个部门布置活动多,得花时间完成。一个早上三节课,单上传一次课间视频就近一半时间,每天早出晚归的,还是感觉做不完的事,且又没有实质性的发展,总有一种迷茫挫败感。每天回到家感觉特别疲劳,然后再带自己的娃,精力不够的无力感。
忠玲:当前,来自上层对学校、教师的干扰真的太多。湖南湘西女教师在网上吐槽的事件说明,不仅上级检查太多,而且老师还敢怒不敢言。你所在的学校各个部门布置的活动多,估计有的是上级的规定,有的则是学校的自我加压。于是,为了应付各种活动,你有了身心俱累的无力感。避免这种状态,当然不是你一己之力所能见效的,需要系统化治理。我以为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在现代治理上下功夫。总是挥舞着检查、考核的大棒,这是管理思维简单化的表现。教育行政需要少一些打扰,多一些指导。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需要理性看待来自于上层的检查和各种“任务派单”。凡是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关联度大的事情,就当用放大效应来接纳;凡是关联度不大,但又不得不做,那就选择用少量的力和少数人出面的方法对付过去,对付“官僚主义”的最好方法是“形式主义”。校长要学会充当教师的减压阀。作为一线的教师,服从当然是政治站位的标志,但在服从的同时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最该在哪个方面发力,否则一天忙到晚,经年累月修不成正果。作为一名女教师,多重身份决定了要面对来自于事业与家庭的压力,如果没有强大的承受力,真的会累趴下。我觉得一方面要懂得有重点地着力,有些事就虚功虚做,重要的事就不遗余力,尤其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漫长的修行,怎么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这样尽管可能会很累,但久而久之就会有“累并快乐着”的感觉。记得周华健在一首歌里这样唱道:“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一起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