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是谁吹死了唢呐?

作者: Kkkjjj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21:39 被阅读31次

    提起唢呐,想必80后以前的人相当熟悉,这是一个容易暴露年龄的乐器。记得小时候,谁家婚丧嫁娶,少不了雇一帮子人来吹。正所谓,唢呐一出,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由此可见,在人生这么重要的两个时刻,都有唢呐相伴。一声唢呐,看到了人生的繁华,也看到了人生的幻灭。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见证了人间悲欢离合的唢呐,也在深沉庄重的哀曲中把自己送走了,正可谓曲终人散。

    而《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代乐器之王唢呐的兴衰史,那么是谁吹死了唢呐呢?

    01

    焦三爷见证了唢呐的盛世繁华。

    在这八百里秦川,有一个无双镇,镇辖水庄的焦三爷,是当地有名的唢呐匠。他所带的焦家班,在这一带也是如雷贯耳。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来请焦三爷。

    焦家班到场,还要行“接师礼”,不仅好酒好烟伺候,还要请到上席,可谓极其尊重。要是谁家葬礼上,能够演奏《百鸟朝凤》这首曲子,那是莫大的荣耀。

    这《百鸟朝凤》是大哀之曲,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配享此曲。哪怕你再有钱、再有势,如果无德,也是无缘此曲。

    一个唢呐匠,竟然成了道德的审判官。在崇尚德礼的时代,这可是莫大的权力,执掌着盖棺定论。

    而且演奏《百鸟朝凤》的时候,唢呐匠“端坐在太师椅上,底下跪了一片孝子贤孙。”

    因此,很多人慕名来向焦三爷学徒,谁要是有幸能够学到《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祖坟上已经不是冒青烟,而是喷火了。”

    这时的焦三爷,这时的唢呐,“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02

    焦三爷也看到了唢呐的末日余晖。

    后来,红白事已经没有人再请唢呐匠了,即使有人请,也没有了规矩。让我们不禁感慨,当年唢呐的那股气势哪去了,是谁吹死了唢呐呢?

    难道是西洋乐队吗?其实,这只是表象,真正吹死唢呐的最大祸首就是唢呐匠。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让唢呐兴盛的,是唢呐匠;可是让唢呐消亡的,也是唢呐匠。

    首先,是唢呐匠的传承问题。在以前,很多传统技艺行业都是师徒相传,甚至有些行业都是家族相传,传男不传女。而且还流传着“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师父在传承的时候,一般都会留一手,只有在最后的时刻才会把这个秘诀教给徒弟。就像电影中,《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就是焦三爷的压箱底,最后只传给一个徒弟。

    这样做固然能保证师父的利益。可是,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却是大大不利。一方面,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很容易鸡飞蛋打。万一传承人意外去世,这项技艺很容易就失传了;另一方面,师父过分注重自己的利益,处处提防着徒弟,只会让一代不如一代。

    其次,是唢呐匠的自我僵化。唢呐匠将自己奉上了神坛,成了道德的审判者。像《百鸟朝凤》这样的曲子,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会有资格享用。而且在无双镇,十年了竟然无人听过这首曲子。这让本来接地气的唢呐,渐渐的曲高和寡,脱离了大众。当唢呐匠高高在上,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之时,也注定埋下了被大众所抛弃的命运。

    最后,是唢呐匠的固步自封。唢呐本是乐器,却成了红白喜事的专属;唢呐匠本是乐师,却成了道德高低的判官。唢呐匠不是把精力用在如何创作更多的优秀曲目,而是用在设置很多道德仪式。唢呐匠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在一亩三分地上。一旦面临时代变革,只有被淘汰。

    所以,不是唢呐不好听,而是唢呐匠吹不出好听的曲子。

    03

    焦三爷的高徒,新一代的班主游天鸣如何重振唢呐昔日的荣光。

    最近唢呐版的白龙马电音,相当受年轻人欢迎。玄冥二老,手拨电音,让无数人为之疯狂。唢呐与电音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在某音上一位唢呐哥,因为用唢呐吹很多流行曲,而坐拥百万粉丝。唢呐与新媒体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未来。

    再看看唢呐的难兄难弟们,比如二人转,如何在赵家班手里风靡全国;比如相声,如何在德云社手里重现荣光。

    可见,重振传统,核心在于人才;人才何在,唯有广收门徒。当年孔子弟子三千,才有七十二贤者。与其相马,不如赛马。

    所以,人们不是不喜欢唢呐,而是不喜欢唢呐匠。唢呐不死,死的只有唢呐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鸟朝凤》:是谁吹死了唢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ge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