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登场
董卓登场有点狼狈:正在撒丫子狂奔。因为围剿黄巾军大败,被漫山盖地的黄巾军追赶。幸运的是偶遇刘备三兄弟,被三兄弟救了回寨。
但紧接着,董卓就丢了第二次脸:董卓问刘备三人官居何职,刘备回说是平民。“卓甚轻之,不为礼”。
当面对人表示轻视,董卓此举没礼貌没修养;莫欺少年穷,董卓此举没格局;不识真英雄,董卓此举没眼光。
所以,董卓一登场,就是不讨喜。
但这样一个人,是怎样在汉末兴风作浪翻云覆雨的呢?
从头说起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这是基本情况。再加一句:“自来骄傲”。
正史上的董卓早期有勇有谋,靠军功飞黄腾达。但在《三国演义》中,只用了“结托权贵,遂任显官”,靠巴结权贵起家。
这是开始。
飞黄腾达
飞黄腾达靠的是宫变。
十常侍设计宫中杀掉何进,导致何进手下袁绍曹操带兵冲入宫内清洗。
宫中生变,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被宦官挟持,流落宫外。
当刘辩和刘协历尽艰难走到北邙山的时候,只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支人马到来。
来人是谁呢?是敌是友呢?
来人是董卓,带军马来迎刘辩和刘协回宫。
此时的刘辩和刘协已是惊弓之鸟,被迎立回宫是最好的安抚。
就是这么巧合,天大的香馍馍砸在了善于钻营的董卓头上。
得遇董卓,汉帝刘辩结束宫外流亡的日子,回宫继续做皇帝。
董卓也由此平步青云。
并开始培植扩大自己的势力。
首先,收纳何进的兵力,掌握在自己手上。
其次,废刘辩,立刘协为汉帝。
为人臣,居然能废立天子,董卓的权力达到顶峰。
怎样做到的呢?
废刘辩,立刘协
汉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在北邙山迎面遇上董卓时,不知是敌是友。刘辩竟因为害怕而战栗不能出口说话,刘协勒马向前,斥问董卓“天子在此,何不下马(迎驾)”,并告知董卓来龙去脉,口齿清晰,思虑周全,风范尽显,令董卓暗暗生下废刘辩立刘协的心思。
迎入宫中,平步青云踌躇满志的董卓即着手废立。且是强势手段:“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百官不敢出声,唯有荆州刺史丁原激愤之下,推翻桌子,大呼反对。董卓大怒,但因为忌惮丁原背后站立一人,“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此人是谁,以后再讲。总之,丁原因此人逃过一死。废立之事第一次失败。
踌躇满志的董卓没有放弃,他有极膨胀的信心做到。很快策划了第二次。
九月初,汉帝刘辩召集文武百官议政。董卓重提废立之事。他拔剑在手,宣读策文,直接挟持刘辩下殿,解其玺绶;又令太后去服侯敕;请陈留王刘协登殿;群臣朝贺。
废立完成。
不是王室,却能指点江山废立天子。
董卓已是如日中天,权力达到顶峰。
但客气说,月盈则亏。不客气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月盈则亏
董卓如果是从“立贤举能”的出发点去做废立,且能恪守人臣的本分尽心辅佐,也算将功弥补违背伦理的罪过。
但董卓不是,他的出发点就是个人权力私欲。权力达到顶峰,他更是飞扬跋扈,暴戾无常。
董卓将废帝刘辩与何太后、唐妃困在宫中,并派人监视打探。刘辩写了一首诗,末尾两句是“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董卓得知,命武士十人,毒酒鸩杀刘辩,绞死唐妃,摔太后到楼下。赤裸裸胆大包天草菅人命。
对新立汉帝刘协也是不恭。配剑上殿,作威作福。
在宫外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为臣,董卓妄自废立,违背皇家伦理,是不忠;为官,不能取信于民,奴役掠夺百姓,是不仁;为人,董卓钻营投机,翻云覆雨,不义。
至高权力在手中,董卓没有想着造福于民留名青史,而是怪诞荒淫暴戾恣睢,已经在为自己掘下坟墓。
多行不义必自毙。对董卓的暴行,曹操、袁绍、孙坚等各镇诸侯,以及刘备等各路英雄,已蓄势待发。
网友评论
董卓无德,自取灭亡。
能力是有,不过是不过不是真正可以改变的能力,
眼界是有,但也比不上鸿鹄,一凡夫鸟雀尔,
最终被自己收的义子所杀,是有根本性原因的,
——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无德之辈,
人治可怕!
作者用犀利干练的文笔,为我们层层透析了董卓“走狗屎运”的飞黄腾达史,以及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自取灭亡路——就像他的狼狈登场一样,他终将凄惨收场!
分析真好!👍👍👍🌺🌺🌺🌺🌺🌺
多行不义必自毙!
篇末总结,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