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一开始,就是秉昆出狱了,时间一下过去了十二年,到了二零零一年。
秉昆为人很好,他即使入狱了,也没有一个人看不起他、嫌弃他,顶多是埋怨一下他当时有点冲动了。他在狱中时,家人、朋友轮番来看他,我觉得秉昆有可能是监狱里被探视人数最多的人了。
有一段话特别好玩,秉昆的姐夫蔡晓光很奇怪秉昆在监狱里怎么会身体更好了?秉昆说:
十二年里,想不早睡早起是不行,想不按时吃饭也不行,想逃避劳动更不行,想看到听到什么刺激人欲望的事根本没门。经常是白天干活一累,晚上倒头就睡着了。除了不念经,基本上过的是少林寺武僧的生活。没被批准,休想过一天天违背时间规律的日子……
在读《人世间》下部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工人阶级太不容易了,这个阶级从曾经最受尊敬和羡慕的角色,转变为边缘阶层,特别是东北那些工业城市,大批的工人下岗、被买断工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对所谓的改革的“阵痛”,书中借秉昆的哥们国庆的口说“我只觉得阵痛一阵阵痛在身上,有时候真想喊他妈的好痛啊!”
在改革开放十几年后还未走出“阵痛”的东三省工人阶层中,周家属于幸运的一批人,知识和学历改变了周家人及其下一代人的命运。秉昆的哥哥姐姐曾是北大学子,并通过婚姻关系,使得周家的家庭成员中有了高干子弟。秉昆和郑娟虽然是周家文化水平最低的人,也一直没能脱离周家老宅所在的底层民众的居住区,但他们多多少少还是能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顾,与和他们同样境地的朋友相比,秉昆和郑娟的生活已经算是很不错了。秉昆和郑娟对朋友的帮助也最多。
在书中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楠楠——秉昆的养子,是他和郑娟认识前,郑娟被人强奸而怀上的孩子,在全书的下部,因为见义勇为而死,给全家人带来强大的刺激。他是郑娟的亲生儿子,秉昆一直把他当亲儿子看待,对于秉昆和郑娟两人,悲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秉昆的哥哥姐姐,他们之前对楠楠表现出的亲热一直是出于修养而不是自然的亲情。楠楠见义勇为的行为让秉昆的哥哥姐姐彻底接受了他,这种接受并不是因为楠楠成为了英雄,而是“楠楠的做法,太像咱们周家的人了。”
秉昆的姐姐周蓉,是我个人不太喜欢的一个人物,这大概是梁晓声专门塑造的一个独立女性形象。周蓉是个美女、才女,从小就追求独立自由,但我觉得她追求的自由,很多时候是以自由为名的不顾忌他人感受的自私。
周蓉与她的第二任丈夫蔡晓光的关系也很特殊。她为了追女儿(她和前夫的女儿),没有和蔡晓光商量,就只身跑到法国,在法国12年没有与蔡晓光见过面。蔡晓光在这12年里依然爱着周蓉,但他因为生理需求,先后与4个女人有过亲密关系。在周蓉回国后,他不再与其他女人保持情人关系,并向周蓉坦陈了这一切,周蓉很理解他,他们两个人又恢复了从前的感情。后来周蓉生病住院,蔡晓光托自己的最后一任情人、医院的护士长照顾周蓉。周蓉住院期间,护士长把她照顾得很好,周蓉也看出了蔡晓光和护士长的关系。但是两个女人竟然互相欣赏对方,惺惺相惜,成为了好朋友。
这一部分内容看得我感觉怪怪的,尤其是一个男性作家写出这样的女性角色,很容易让我生出抵触情绪。也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让我对《人世间》这本书的评价降低了几分。
秉昆的大哥秉义,是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好干部,一心要做个好官,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个一生没有子女,把工作和为人民服务永远放在自己家庭前面的政府官员,大概只能存在于文学创作中。
《人世间》全书一百一十五万字,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梁晓声历经数年才创作完成,可以被称作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人世间》作为小说已经是鸿篇巨作,但对于几十年的社会变化,却只不过是粗略的大笔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