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演义人物
品读三国人物——曹操

品读三国人物——曹操

作者: 5136e5f24ebf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17:15 被阅读14次
谯水击蛟

在曹操十岁的时候,有一次曹操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蛟。

(在古代“蛟”多指代为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是曹操却毫不畏惧,反而沉着地与鳄鱼周旋。期间鳄鱼多次想趁曹操不备的时候,发起进攻,却都被年轻的曹操灵活化解,没有任何破绽之地,给鳄鱼可乘之机。导致鳄鱼无法下口,最后鳄鱼只能打消抓住曹操的想法,于是潜入水中逃掉了。曹操看到凶猛的蛟离开,自己也脱离的危险,现在回想,不禁有些惊讶自己,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有这样的胆略,明明在与蛟周旋的时候,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击退蛟,但是自己的冷静思维和谋略,才为自己赢下了活着的生机。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说了不过会让大人以为,这是他假象的事情。后来,在曹操带兵打仗后,看见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就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 鱼都不怕, 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关于曹操击蛟的故事,记载于南北朝时,梁朝人刘昭所著野史《幼童传》中。

崭露头角

由于在熹平三年( 174年),曹操在洛阳申明禁令、严肃法纪,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也毫不留情的处死。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任顿丘(今清丰)令。和受到堂妹夫被宦官诛杀的牵连,  曹操直接被免除官职,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虽然后来又被朝廷征召,但是看到朝廷的形势,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但为此感到心痛。

中平元年(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被当时称为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虽然只是初现曹操的政治抱负,但是也看出曹操也胸怀大志,一心为了汉朝的社稷安危,虽然初露锋芒,但是这时的朝廷不是他发挥的时刻,他在未雨绸缪,准备合适的机遇。

逐鹿中原

从初平四年( 193年)秋天开始,曹操开始了他的逐鹿中原的第一步,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遂进兵徐州,向东南扩展势力。东郡守备陈宫对曹操不满,于是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迎吕布为兖州牧。当时只有鄄城和东郡的范、东阿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等坚守,终守住曹操的根基。

建安元年( 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已以听。

建安二年( 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张绣,张绣举众投降.旋即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九月,曹操东征袁术,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枭袁术留守四将。

建安三年( 198年)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曹操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以及泰山豪杰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建安四年( 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经过一系列的确定了,曹操在中原的基业,也为下一步,与袁绍的官渡之战,进行准备。

宏图霸业

随着曹操逐鹿中原,取得河内,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以后,加上消灭睦固后,也算是和袁绍正式对立。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这也便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虽然客观条件上,曹操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趁着士气大盛,又进一步远征乌桓。然此行,也让他错过与奉孝见最后一面,据《曹瞒传》记载: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日: “ 孤前行, 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

北方的大统,给曹操的雄心壮志带来更大的助力,也让他的志向不满足现状,人人都称他为奸雄,然而他真正的理想,也不在意别人能真正的理解,他想南下,把蜀国与东吴也一并拿下,在此行之前他写下了,荡气回肠的短歌行。宏图霸业,曹操他是势在必得。

武将列传

建安十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降汉者达二十余万人。

白狼山之战后,曹操“屠柳城”。他没有进一步追击逃亡到辽东的二袁,而是坐等二袁的人头。果然,没多久公孙康就把它们送来了。当时环境恶劣, “寒且旱”,连曹操自己也说:  “这次赢得困难,赢得侥幸!”可惜郭嘉因为水土不服而英年早逝,这也成为曹操志满意得之际美中不足的原因。紧接着,曹操收编三郡乌桓骑兵加入自己的军队“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大大发展了曹军的骑兵部队。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此时滨海道可行,曹操他途经碣石,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回想自己功盖寰宇,意气风发,于是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他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剑履上殿

曹操不同于董卓,建安初年,他虽然“奉天子以令不臣”,成为了大汉王朝名义上的代言人,但是表面上却不追名逐利,一心只想着统一诸侯割据的局面。毕竟那时他的实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只能暂时收敛锋芒。

当初他以天子名义发诏:加封自己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他这种试探的行为直接激怒了袁绍,结果袁绍耻居于曹操之下,坚持上表请辞。后来曹操索性将这个职位让给了袁绍,他派遣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当时袁绍的首府),加赐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拜袁绍为大将军,给足了袁绍面子。后来十多年过去了,曹操先后剿灭了吕布和二袁,统一了中国北方,他的野心也逐渐显露了出来。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兵锋渐收,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剑履上殿、参拜不名”。  汉时群臣上朝需要脱下鞋子,解下佩剑,  因此“剑履上殿”是古代君王对重臣的一种礼遇。以此为开端,曹操一路加官进爵,直到位极人臣。此后几年,他封魏公、加九锡;然后又进魏王,行天子倚仗,除了没有“天子”这个头衔之外,曹操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天子”  他的这些僭越行为,为日后曹丕代汉自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甚至于多年之后,司马昭打算取代曹魏的时候,也按照曹操的剧本过度,以此来试探天下士子之心。

壮心不已

曹操一生戎马天下,逐一扫平兼并了各地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了《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媵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魏帝东临

建安十二年(207年)

被曹操打败的袁氏兄弟袁熙、袁尚逃向了袁绍生前盟友乌桓王蹋顿的之处。       

面对这情况,曹操召集众人商议接下来的行动。很多人建议道:“袁氏兄弟兵败将亡已经山穷水尽远投西边乌桓,如果这时我们向西追击,那么刘表很可能会乘虚攻打许都,所以班师回朝就此收手为妙。”

但郭嘉却不这么认为,他对曹操说:“乌桓必定仗着自己地处沙漠荒地而不做任何防备,我们应该利用他们这点继续向西征讨必定可以得胜。袁绍生前对蹋顿有恩而袁氏余孽尚存,不可不除掉这个隐患。而刘表长期自守根本就没有向外扩的打算所以不足为虑。”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下令向乌桓进发。途中只见黄沙漫漫狂风四起,道路崎岖而人马难行。郭嘉水土不服也因此染上重病,他却不顾身体安危对曹操说:“这个情况万万不能撤退,找一位认路的向导轻兵兼道攻其不备,则可一战获胜。”在曹操的一再坚持下让郭嘉回到最近的易州养病,自己也打消了想要退兵的念头继续前进,最终在白狼山斩杀了踏顿。

当曹操得胜归来后才知道郭嘉已病逝多日死前还留有书信一封。曹操亲自祭祀了郭嘉后打开他写的遗信,看完信的曹操从此便脸色沉重一言不发,不再召开日常的会议和检阅三军,也没有打算再追杀逃向辽东的袁氏兄弟,他只是每天带着一小队虎豹营的精锐跟随他登上东边的碣石山。 

时已天气严寒,曹操却丝毫不为所动,站在山顶之巅在鹅毛大雪中任由寒风吹动他的披风,他手杵着插在地上的倚天剑眺望大海。也不知是在观望辽东的动向,是在怀念逝去的故人,还是在回顾一路走来所发生的各种战役,他几乎夺取了袁绍所有的领土统一了方,今天才能将旗帜插在此地并站在这个地方观沧海。 

曹操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就在众人都不知道曹操究竟想干嘛的时候,这时从辽东传来了辽东的公孙康因为见曹操没有进攻的打算而诛杀了袁氏兄弟并将首级送来的消息。

魏武大帝

曹操的“魏”来自曹操占领的一个叫“魏郡’的地方,这个魏郡的治所在邺城,而邺城原来是袁绍的幕府所在地。曹操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后,占领了邺城,把邺城当作了自己的统治中心。于是曹操便把“魏”当成了他的政治代码了。

213年,曹操起兵已20年,时年59岁,手下文臣武将不乏攀龙附凤之人,认为曹操功勋太大,此时仅是汉朝的武平县侯,爵位虽然是汉朝最高的列侯了,仍难平抑士子之心,所以汉献帝无奈,只好封他做了魏公,把现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一-带十个郡的土地都作为魏公国的领土,建都邺。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216年晋封为魏王。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

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史称魏武帝。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说:“汉末, 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魏武霸业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乃官宦之后,年轻时任性好侠、放荡不羁,被许劭评价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最早的时候担任洛阳北部尉,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棒杀蹇图,一时间,京师敛迹,无敢犯者,虽然得罪了权贵,但也初显曹操之霸气。

之后曹操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军事才能崭露头角,后又于陈留起兵,联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讨董联军解散后,曹操一路攻破青州黄巾,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占据兖州,然后又讨伐陶谦,攻克徐州十数座城池,自此羽翼方成。

董卓败亡后,群雄并起,曹操开始了他逐鹿中原的征程,一路上败陶谦,杀吕布,迎献帝,攻降张绣、战绩显赫。

在中原站稳脚跟之后,曹操便与河北霸主袁绍展开大战,虽然在兵力上曹操处于弱势,但是他凌然无惧,先派兵击败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亲自率军进驻白马,击破袁绍军先锋大将颜良、文丑,占据了有利形势。袁曹之战相持大半年,曹操虽一直处于兵力劣势,但是却韧性极强,始终没有被袁绍击溃主力。终于在最后的乌巢一战中抓住了袁绍方的致命弱点,大破袁军,焚尽其粮草,实现以弱胜强!

官渡之战后,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之后曹操远征辽东、平定乌桓,又于赤壁之战后平定西凉,自此势力占据天下二分之一,最后被封为魏王,  加九锡、建魏国,霸业始成。

曹操死后,曹丕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相关文章

  • 品读三国人物——曹操

    在曹操十岁的时候,有一次曹操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蛟。 (在古代“蛟”多指代为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

  • 曹操孙权诸葛亮刘备

    哪位不是三国人物?其实是曹操 曹操为何不是三国时期人物呢? 曹操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严格说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公...

  • 孙权虎踞江东的秘密

    品读三国,我惊异地发现,那位碧眼紫发、目含精光的孙权,很值得研究的一个人物。若论智谋韬略,孙权逊于曹操,也不及刘备...

  • 评《三国演义》人物之曹操

    李俊宇180719 评《三国演义》人物之曹操 曹孟德算得上是《三国演义》中的“大明星”了。作为魏国的重要人物,曹操...

  • 曹操

    曹操是三国中一个有名的人物,他当着魏王。最后统一了三国。这样厉害的人物肯定了不起,但民间曹操的小心眼是出了...

  • 真小人曹操,不恋少女,专好人妻,病逝前留下4字,令后人称赞他上千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三国诸多英雄中留下骂名最多的也是曹操,他也是形象最复杂、分歧最多的人物。 从北...

  • 古绝 . 许攸

    (诗写三国人物之三) 夜读《三国》,曹操袁绍官渡大战。初绍强操弱,后袁绍谋士许攸走投曹操(操喜出望...

  • 真实的历史上,曹操与司马懿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差距非常大!

    三国时期,曹操和司马懿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东汉末年,曹操更是三国中少有的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迹更是为人所熟...

  • 一代枭雄的伟大一生

    曹操,是历史上颇有纷争的一个人物。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得我们分不清真实的曹操...

  • 简评曹操(林星悦)

    《三国演义》中有着所谓“三绝”的人物,即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全书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便是曹操。他求贤若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三国人物——曹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zx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