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评价一个人,如果斯文一点的表达。就会说其儒雅,有知识文化,又谦恭礼让,很有绅士风范,演讲台上的开讲者,侃侃而谈,话出妙处,听者神会愉悦,特别是老师的讲台,答疑解惑,传播知识,教化育人,这个职业承前启后,向社会输入人才,推动文明进步,
记得前段时间,简书上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他被家乡的山里学校的校长,请去当地的小学当老师的经历。我欣然阅读,点赞,还写评论不乏褒誉之词,称君在践行圣人之道,,这些话都是我由衷的内心之感,没半点别的意思,其实自己在心里假设过,讲台上是自己,讲台下一张张懵懵的少年,这种场景假设过多次,可见我对老师这一行的敬意。
前段时间公司里来了一位新同事,熟悉后闲聊,他聊起他们家,说其父亲曾担任着中学老师,我对中学老师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概念,那时的中学老师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为什么我要强调这种时空差,以后的大学扩招,大学生的价值被稀释了,我记得自己高考的那一年,全校七个毕业班,居然没有一个考上大学,如果按现在的名校录取率,考上大学的学子都该有上名校的能力,更何况中学老师须师范大学毕业,可见老师在中学学习时都是学霸,这是我青春时对于大学,老师,高考成功的认知,大学生都是百挑一的学习尖子,由于自己高考的落选,自卑感油然而生,吃不到葡萄事小,当年连葡萄却摘不下来。
后来走到工作岗位,忙于生活,工作,沉淀了一些生活感悟,看到网络上的师生会,同学会的照片,特别是是看到照片里老师被学生簇拥着的情景,都会情绪激动,前年回到家乡,突然想起中学时的学校,凭着记忆往那个方向走去,去了后只是找到了个大概的地方,如今物非昔日,学校己经拆迁,不知道去了哪里,离开学校工作后一直没有回过学校,那时太年轻浮躁了,在这方面不想,也没想过,就像急驰的车一样不回头往前走,人过中年,多情善感了,但是那种少年梦还在,喜欢写点东西,文艺一点,就想起了学校里的情景以及教过自己老师,后来的工作和学校学习的感觉是两回事,工作属于专业知识,那些都是可以用数据表达的东西.。是很理性的思考,方向目的明确的重复动作,这个对应着生存考量,学校里涉猎的广泛,那是一种感性的,还带有兴趣的选择学习,带着少年梦去浪漫,那时写作文,动不动就是以后要当个什么家,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不幼稚,那是一种思想的自由状态,那片思想土壤可以种植哲学的种子,可以想像两条平行线在边际处的交叉。那是一张白纸可以五颜六色的涂沫,任性妄为,让理想飞升,落地与否都不重要,如今这样想可就不行了,因为有套"成熟"的外套你得穿上,每个人都穿,中年后眼神也贼了,看东西看得真切,外套着装大家都过得去,否则被众口同声地指责外套没穿,那是裸奔的感觉。
" 裸"这里有点贬意,它和雅让我们选择,儒雅相连那是气质上的象征,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的人站在那里就有一种不一样的气场,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你观察他,其眼神都是亮,炯炯有神形容得非常准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思考打通了一些心灵通络,你的身体就有相应的加持,表现在眼神里,读心术里就有,与对方眼神盯着,可以以看到其心思的,
谁的学问大,谁就可以看清世界,中国学问方面,一直延承的是儒家,知识体系是以它为骨架而搭建的,外国人想了解中国,它就要首先弄懂儒家思想,否则他和中国人交往,做生意,思路不搭,鸡鸭对话,儒家延继了二千多年,也是在一次次否定反思中一次次重造到了今天,谁说中国人没有文艺复兴,从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而是多次出现文艺复兴,王阳明的那次儒家复兴之后,一直到清末儒家知识分子把心思用于主要地方在政治领域,唯皇权为核心的外儒內法制度设计上,已经到了前所末有的的历史上的高度,大臣在皇帝面前只能自称奴才,这时期所谓的儒家知识分子都有现实政治需要的法家思想。儒家自此没有出现历史上曾经的"大儒"。
现在就说说儒家。儒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儒家主张的思想是什么。
儒家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时期,一般认为他的师尊是孔子,但是孔子自己言必称周公,孔子自己说,他讲的都是三代,周公讲过的,他不讲是在重述他的东西,三代就是夏商周,现在周公讲的那套东西被破坏了,孔子自称自己述而不作,这样的脉络和基督教有点类似.周公就是先师先圣,孔子就是布道者,圣徒,孔子反对创作,他一直强调克己复礼,恢复周礼,他致力于教育,教化育人,他说他讲课的内容都是周公的,他没有创作。没有创新,就是个布道者,布周公之道。有人就认为周公是儒家最早的始祖。
但是在周公时期,没有儒家这个提法,而且周公也没有什么门徒,而且孔子提出儒家打出旗帜,立下门派的,他创世道于人心,他和别人辩论,弘扬了儒家,而旦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显然这样看孔子才是教主,东周的社会背景是,一些诸候国不尊周礼,不尊周天下,下不尊上,破坏周礼,特别是管仲在齐国实行法家改革,这样的大背景,孔子和他的门徒看不惯现实,其实他们就是一群不满现实的一群人,看到世风曰下,提倡一套好的社会制度,这套制度就是周礼,所以他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只是那个时代不只是只有儒家,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个思想家云集的时代,百家争鸣,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的理想,孔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儒家思想。现实却是四处碰壁,自己形容惶惺如丧家之家,周最终还是被秦朝取代了,孔子去世了,假设孔子如果看到这种结果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儒家,太宏大了,其思想经历悠久,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每个人的心灵在侵润其中,把它说清楚才是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慢工出细活,带着理想慢慢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