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年开始,浙江省考申论的分析题难度就开始直线上升,19年的分析题答案用实践论分析运河名称变化,不仅难度有新突破,思路也有新突破。
(一)###《实践论》中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运用这个观点,结合资料3,分析运河名称的历史变化。(20分)
要求:(1)对观点的理解正确,运用得当;(2)分析深刻,逻辑清晰;(3)字数不超过350字。
通过浙江省考公务员申论批改提高班同学的作答,我发现同学们作答这道题的很多问题,最近我会结合同学们的问题,系统地全面解析一下这道顶级分析难题,帮你突破。
这是一个限定思路的分析题
题中引用实践论的观点并要求你按照观点逻辑去做分析题,这是最大的难点,也是思路创新所在。
实践论中的这个观点是怎么看问题的,你就必须怎么分析运河名称的演进历程,题设要求“对观点理解正确,运用得当”,就是指你能够用这个观点去分析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注意,限定分析思路的关键在于限定,也就是说,你必须按照这个思路去分析作答,考点在这里,难点在这里,不管你会不会,你不会的话是你的理解能力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要做历年真题,如果你连最近的真题难点是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可能从容应对?
限定分析思路是“因为世界在变,所以认识也在变”
这就是你分析的逻辑框架,但很多同学完全没有看懂这句话的逻辑,因为这句话是哲学|学术表述。
对于同学而言,再遇到类似的题,必须要从句子逻辑入手,你要有意识地去理清句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这里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就看你是否有意识,是否能准确理解。
这是这类题最恐怖之处,出题人可以任意选取一句话,而某句话的逻辑限定有各种可能。你只能在作答思路层面复习,准备,但是没有任何模板或者热点可以使用。
再说一遍,申论是理解能力的考试,这句话看懂了就是层窗户纸,看不懂审题环节就把你淘汰了。
世界和认识的资料对应关系是什么
题设说的“因为世界在变,所以认识也在变”,整个资料都要按照这个逻辑去理解。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资料里,谁是世界,谁是认识?显而易见,运河名称即认识的具体表现,而运河发展过程则是世界在变。
现在运河名称明确了,但是运河发展过程其实并不明确,所以这道题你是要从运河名称反推运河发展的过程。
这才是“因为世界在变,所以认识也在变”这句话逻辑的体现,对应关系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因为世界在变,认识也必然随着世界变,那么现在反过来说,如果认识在变,一定说明世界也变了。
如果你理解不了这个思路,你就抓不住这道题的资料难点,也就无法准确地作答。下次我会说说这道题的资料难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