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一共有12章,当我读到第6章时,就开始抑制不住要写点什么东西的冲动。当我今天看到第7章时,这个念头越发浓烈。虽然剩下的章节还没看完,但也随手翻了翻。整本书的脉络和对逻辑的阐述难免有套路之嫌,但不妨碍它给我带来新观点和新思考。
一本对胃口的书,能让你情到深处有共鸣:看,它后面说的,果然和我认为的是一样的耶!阅读,特别是科技类的书籍,能给人带来这种感觉,也就够了。高潮,绝无仅有的高潮,在这虚无的世界中,就只有我和他。
《必然》是凯文.凯利(KK)“观察、反思、展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整个系列对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做的预测和思考的作品。
让KK在中国互联网界突然火起源于《失控》,据说一本在20年前写就的书,基本准确的预言了互联网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轨迹。一时间KK被中国互联网大佬竞相追捧。而就在昨天看到一篇老头的负面:KK源于在中国炙手可热后,才被美国科技媒体邀请做讲座。而如今的KK也被一二线互联网大佬所抛弃,因为觉得他总是在炒冷饭。
抛开对作者的评价,在我看完第2章后,它就觉得是一本好书。预测“未来”很难,更何况对发展迅猛的未来科技做预测,更是难上加上,谁知道明天又有什么黑科技。而KK甩出来的观点是:科技并不是一个狂躁不安的无轨迹奔跑者,所有的痕迹早已有迹可循,它们的发生是一个必然。
以下是这本书的目录:
第 1 章 形 成 Becoming
第 2 章 知 化 Cognifying
第 3 章 流 动 Flowing
第 4 章 屏 读 Screening
第 5 章 使 用 Accessing
第 6 章 共 享 Sharing
第 7 章 过 滤 Filtering
第 8 章 重 混 Remixing
第 9 章 互 动 Interacting
第10章 追 踪 Tracking
第11章 提 问 Questioning
第12章 开 始 Beginning
相信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看到这些词后对其中内容会知晓一二。其实,这本书很简单,但它的惊艳来源于:第一次接触它的宏大与壮观。遗憾的是,它并不能经受住反复阅读,因为即便在你读完第五遍后,从中能获取的感受总和还没有第一次多。但,这并不妨碍我将其定义为是本好书。
整本书在讲述这样的内容:
描绘未来科技会变成什么样?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必然逻辑。用波澜壮阔的手法,描述让人激动万分的生活。同时也在人与系统之间的认知,新型的社会组织的形态上做了思考,只有提问并没有解答。
1-3章重点描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将会渗透到所有边际,畅想未来生活的模样。后面章节,侧重从人与科技相处的状态进行阐述。正如目录说到的一样,从最初互联网形成到人工智能,在到因此而带来的是“信息”的流动,最终归一到巨大的“云端”,接下来阐述人怎么和这样的“系统”互动及共存,后面的过滤、重混等都在说明这方面问题。
因为有了智能和你在云端无处不在的数据后,你该如何与这个庞大的系统打交道,对于云端上的那个几乎无所不能的“你”是如何相处与认知,这些都将是未来人们会遇到的困惑。有一部叫《黑镜》的电视剧的故事,与本书中所提到的部分有极大相似之处。
整本书描绘一个因信息流动而给社会和产业的巨大变革的远景,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个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世界:无处不在的数据、无处不在的交互。科技与信息是你与这个世界链接的桥梁。
一切都是活的。
作者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与你息息相关的科幻世界。里面大部分场景,或许你已经在电影中看到过。但,那时的你只是一个坐在电影院,手捧爆米花的旁观者,看着荧幕上发生着与你毫无关联的故事。而在书本中,你能很好感受充满“数据”流动的世界,内部构造是多么精密与复杂、宏伟与壮丽。你能随时随地接入,与它们互动,而它们同时也在收集你所有的反馈,做出调整让你感觉更加舒服,而未来的未来会发生什么?一切都由你想象。这正是文字的魅力:引着你走到门口,让你自己去推门。
主编的手法老道(KK为《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行文流畅,生动活泼,以至于让你不觉枯燥。中文译版尚且如此,原版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充满画面感的描写让一切都具有“流动感”:
充满云端的音乐如同雨水一样,通过耳机浇在我们身上。
即便是旧版藏书,其文字也会被扫描注入到互联网的任何角落里,进而在互联网的超导线路中自由地流动。
数以十亿计的网络公民每一秒钟都在释放出图书馆级别的文字量
当我们启程前往亚马逊、Netflix或者谷歌之外的荒野世界时,十有八九会碰到一些人,他们带着完成的作品或现成的论坛,在那里与我们最“遥远”的兴趣不期而遇。
这样的手法,在一本正经的科技类书籍里很难看到。而在这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随处盛开,通俗形象,极大降低阅读门槛。大道至简,是强大且精辟的规律。任何复杂的事物必定屈从一套简单的脉络。即便是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的预测,都是有章可循。
说到第一面的惊艳,来自于作者的:用独特手法表达想象力、归纳力
人类的想象力其实是趋同的,但如何将你的想象力跳跃的表现出来,却又是另外一种本领。现实正是听从想象力的口号而快速前行。书本就像一只放置在太空中的镜头,将想象力至于其下,从远推到近,在探究到躯体内部,让你看到这些力量在深处的运转形态。将宏伟的山河与微观的纹理,层层叠叠有序的展示出来。
对未来的想象肯定是美好的,不然想象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抓住这对翅膀,就会发现未来成为了一个理所应当的必然。与此同时,想象力意味着不能基于现实去做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否则那样会扼杀它。那么怎么解决目前根本无法办到,但却又让人不会觉得“现在”是一个问题呢?
一笔带过即可。所有的推论与验证,一切充满策略和算法的复杂机制,完全被忽略。用文字的力量跳过所有的中间环节,直接诉诸于结果,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描述:
无所不在的信息追踪,交互、过滤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我们自身多个方面的信息整合成用户档案,这一档案可以引导开展任何我们想要的定制服务。
在如今的时代,作为一个预言家并不是一件非常难以办到的事情。但难在需要有推论的逻辑告诉人们,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中的路径是什么?而这取决于作者对推理能力的把握。否则,要么让未来变得毫无可能,支离破碎,要么人们看完后还是一头雾水。就像大道上的痕迹,只有抹去碎步留下车轮印,才能看的出它远去的方向。
KK在文中充分展示了他高度提炼事物的能力,而这些高度的总结,反过来又回答了未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特别是人与人工智能相互的定位认知的描述:
「宇宙中潜在的心智种类数量庞大,我们已经见到了许多其他种类的智能。我们可以着手建立一门心智分类学,在这个矩阵里包含人类心智、机器心智以及可能存在的心智,尤其是类似科幻小说家虚拟的那种超越人类的心智。」
不管你身处在哪个行业,保持想象力至关重要。现代科技进步的速度远超过往,人们实现想象力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所有的波涛暗涌,会让时间掩盖的波澜不惊。所有的一切只是在你身边静悄悄的变化,慢到让你猛然抬头,才发现这个世界早已经和前几年完全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