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梦楼缘缘堂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陶行知先生这首《小孩不小歌》告诉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并且要向孩子学习。老师之所以是老师,那是因为学生的存在。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关系,更多时候是学生在教我们怎样当老师。
1月23日上午9点,重庆巴南巴蜀小学国学讲堂座无虚席,每位老师都在认真聆听李镇西老师带来的精彩讲话。
“请哪位老师帮忙关一下我头上的灯光,我不需要有太多光环。”李老师一句话就把全场老师逗笑了,原本肃杀冷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活跃。
教学相长:学生如何教我当老师?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我们,我们要转变这样的思想: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在接受学生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学生教我当老师”,那学生是如何教老师的呢?李老师讲述了两种途径,其一是向学生学习;其二是受学生监督。两种途径的核心在于构建平等、民主、团结、互助的师生关系。这是在实践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赋予儿童以主义地位,树立起“儿童中心论”的意识。
提到构建师生关系时,老师们又陷入了沉思。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我们不知道抱怨过多少次这个孩子不听话,那个孩子的作业是多么糟糕,班上又有多少后进生……
可是,我们忘记了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陪伴者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是学生,会希望老师如何自己对待自己呢?所以我们要接受学生的监督,让学生成为监督者、评价者、批评者、激励者。
在李老师带的班级中,为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他都是和学生一起建立制度,倡导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他讲到自己有一次违反了班规,学生指出后,他自己很认真地接受了惩罚。他的这种行为被学生冠以“高尚”二字,却令他惶恐不安。
同样是违反班规,为什么学生接受惩罚就是理所当然,而自己接受了惩罚就是行为高尚呢?学生们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因为想法不够“民主”,他们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叫做“人人平等”。利用这样的教育机会,李老师专门召开班会讨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教育没有小事,小事也可以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抓住这些教育难题,就是一次很好的课题研究。我们的目的是要教育好学生,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学生本身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来教我们如何做老师。
关于教育的追问:教育是什么?
早在1933年,巴蜀小学建校之初,就在追问教育有成功的一天吗?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探索着成功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是学生考了优异的成绩吗?是学生获得无数的奖状奖杯吗?这些统统都不是真正的教育。李镇西老师掷地有声地回答:“绿水青山、欢歌笑语就是教育的全部。”
这句话回应了巴南巴蜀的教育理念:适性扬才,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我们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扬自己的特长,在自我实现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有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幸福快乐的人生体验。
李镇西老师在《教育的100种可能》中说:“教育的效果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长远的。我就想通过他们几十年的人生,证明一个道理,无论眼前的孩子成绩好坏,也无论他表现优劣,他的未来都有100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勇气。
教师成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在讲座中,非常有意思的是,李镇西老师把自己19岁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放在一起,设想了一次在时空中的对话。当19岁的自己遇见现在的自己,他得多么惊讶呀!谁能想到曾经那个青涩的男孩会变成如今这个睿智的教育家呢?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那八十多本著作和无数本烂熟于心的经典著作。
爱读书、勤思考、善反思是李镇西老师身上的特质。他自己还提出了“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课,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成就了现在的他。
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在追求职业幸福和心灵自由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多彩的人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不是变得更加优秀,而是让自己更快乐。李镇西老师说:“别在意优秀不优秀,要在意你每天是否幸福。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听着他们甜甜地喊着“老师好”,还会时不时收到他们带来的小礼物、小惊喜,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
优秀是用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幸福与否却是自己心灵的感受。愿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能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