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所大学旁的家属区里,立着一座红墙作衣的老楼。年轻人们匆匆经过,而蹒跚的老人们则有时会停下脚步,背手弓腰,饶有兴趣的观察单元门口的几只流浪猫。
严格的讲也不是纯粹的流浪猫,每天楼里的一位老奶奶会为他们准备食物,都是专门在商店里买的猫粮。在靠墙的地方,老奶奶还用纸箱为它们搭建了屋舍,屋顶铺盖着黑色塑料袋,表明建筑师曾有过雨中失败的经验。打路边看去,像是九宫格一般,算是复式结构。
现在只有一只毛色黄白相间的,蜷缩在顶上的格子里,蓬松的毛发虽然让它看上去臃肿,但偶尔抚过它身子的微风会让里面嶙峋的身躯显露出来。
其它的猫称呼它为馆长,因为它腿脚还好的时候,常常出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人类会读书没什么,但一只会读书的猫,那是相当了不得的事情。所以馆长在猫群里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猫会带着问题来找他,他总是能给出解决方案。
在夏天的许多夜里,馆长还会给大家讲故事,每到这种时候,屋檐上会疾快的略过一些黑影,汇集到这座红楼的顶上。伴着蝉鸣,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飘过沉睡着的城市。有关于淘气的猴子的故事,有关于奇怪的鞋子的故事,还有关于可怕的毒蛇的故事。然而它们最喜欢的还是关于鱼的故事的,故事里面有一只像女孩一样大的鱼,那得吃好久呢。每当讲结尾的时候,馆长会掉下泪水,猫群们都能理解,因为最后人鱼死了,死了的鱼就不新鲜不好吃了,真的很可惜。
其它时间,馆长都喜欢一个人独处,也就越发神秘。在众多秘密中,被谈论最多的是馆长的名字。馆长跟其它流浪猫不同,它的脖子上有着项圈,意味着它曾经有过主人。它从来不会让别人接近项圈,即使睡觉的时候也会面向格子里侧,藏的严严实实。这很是奇怪,猫是独行动物,很少会认主人,更不要说心甘情愿的带着项圈。这说明它真的非常喜欢主人。事实也确是如此,以至于它一直待在这座红楼前,就是为了等待主人回来。
大约十年前,馆长第一次遇到那个女孩。当时正下着大雨,出来觅食的馆长未曾料到会有如此疾风骤雨,匆匆的躲在自行车蓬下。没有带伞的女孩也恰巧在这避雨,自然的,馆长被发现了。馆长依旧记得女孩那一天的样子,白色的运动鞋,有些磨损的牛仔裤,浅粉色的短袖上衣,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塑料边的眼镜,到肩的头发上别着一个蝴蝶样的紫色发卡。以前也有女孩子们会围观它,每次都会张牙舞爪的上前抚弄,它是很嫌弃的,但是因为有肉吃也就忍了。而这个女孩不同,她蹲下身子,只是静静的看着它。馆长已经一天没吃东西,虽是夏日,但顺着毛发贴到身上的雨水也有些凉了,它止不住的微微颤抖。女孩应是注意到了,从书包里取出面包和火腿,都分做两份,一份撕的细碎,轻放到馆长面前,剩下的则自己吃了起来。一猫一人就静静的在雨中吃完了简单的早餐。
女孩喜欢去图书馆,馆长就也跟着进去。起初管理员会把它哄走,但它总也会不知从哪跑回来,再者它倒是安分守己,也就没人再去追撵。它会静静的趴在女孩书边,女孩也不管她,自顾自的专注于眼前的书本。那时起,馆长开始识字,一开始认得的三个字是“张爱玲”,这是女孩喜欢的作者的名字。渐渐的名字越来越长,“马尔克斯”“三岛由纪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一天,馆长发现女孩放着一页书看了好久,它觉得奇怪,抬头才知道,女孩心思不在书上,她一直偷偷的瞄向对面的男生。男生留着中分的头发,一副黑框眼镜,不胖,皮肤比其他男生白净不少。馆长慵懒的弓了弓腰身,朝男生踱步过去。他在看一部关于古人的爱情小说,馆长看不太懂,似乎男主人公是石头变得,很奇怪,这让他想起另一个主角是猴子的冒险故事,还是后者比较有趣,觉得索然的馆长又回到了女孩身边。书页依旧还是走时的样子,馆长觉得很是烦恼。
隔了几天,馆长发现女孩不再来图书馆。它觉得很奇怪。倒是男孩天天依旧会来,不过不再是一个人,身边多了一个女孩。
馆长于是化身猎手,骨子里的本领帮着它找到了女孩,原来她住在红楼里。女孩看上去比以前更加瘦小。馆长发现女孩看书时间少了,动笔的时间多了。女孩写作时馆长会静静的在窗边看着她,它感觉女孩这时候不希望被打扰。在她写作间隙休息的时候,馆长才会踱步过来,仔细的阅读女孩的作品。它发现女孩的故事里,总有一个俊美的男孩和一个相貌普通的女孩。
大约一年后,女孩有一天突然开始收拾东西。旅行箱中书比衣物还多。大约收拾完了,女孩回到靠窗的桌边,冲馆长招手。馆长轻轻跳到桌上,也许是受了离别气氛的影响,馆长坐的笔直笔直的。女孩温柔的抚摸着它的脖颈,从兜中取出了一个项圈,帮它带上,随后看向桌上的一张传单。逆光中馆长面前看出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铁塔。
今天不知怎么了,这个铁塔出现在了馆长的梦中,女孩在铁塔顶上朝它挥手,它于是想爬上塔顶,却总也爬不到。女孩两手罩在嘴边,像用喇叭一样朝它呼喊些什么。它仔细的听,声音渐渐的清晰。
“阿黄,阿黄。”
对的,阿黄是它的名字。它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那声音是如此的真切,以至于馆长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真的听到。它想要睁开眼睛确认,却没有成功。
“阿黄,阿黄,阿……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