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1月28日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1月28日

作者: hfqz王瑞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14:46 被阅读0次

认真拜读了钟启泉教授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解读。受益匪浅。

    新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变“灌输中心教学”为“对话中心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一,“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而不是科学院院士的围绕“高精尖”课题的“科学前沿的创造”,也不是少数“英才学生”的专利。它的选题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富有儿童情趣。它是人人参与的学习活动。第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探究式学习”,而不是预设的“接受式学习”。因此,它不是分科学习的延长。第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生成的、跨学科、合作式的学习活动。它引领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重在探究、表达、交流;重在过程、体验和共享。这里无需编定的教科书,也不容教师的严格监控。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从旁指点、建议和保护。第四,“研究性学习”不仅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意味着课程范式的变革。它作为超越学科框架的一个课程领域,它作为超越学科框架的一个课程领域,具有分科课程所有的促进学生“知识统整”、“智慧统整”的价值。第五,“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种开放式的而不是封闭式的课程。它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学习场所是开放的,学习指导是开放的,学习指导者是开放的,学习时间是开放的。

        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决定学生“研究性学习”学什么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给予什么样的指导?个人认为:在“研究性学习”选题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基于学生“基础学力”和“默会知识”,最重要是尊重他们的兴趣点等。研究什么、用什么方式等让学生自己做主、来决定,教师只起到一个指导、建议和在必要时给予帮助的作用。决不能越俎代庖,或者因为担心学生寒暑假时间被“浪费”而将“研究性学习”变成学科的延伸。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学科课程”为中心分化成的各门学科教...

  • 2018-01-26

    读书笔记之二 不讲逻辑的《课程的逻辑》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读后感 这一章节,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与...

  • 2018-01-19

    卫兵读书《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一 课程设置的需求共性:价值至上 ...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第一部分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涤荡“应试文化”的污泥浊水,彻底变革传统的非人性的课程。倡导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学...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第二章《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国...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第三章 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作为教师,当我看到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成效不大;还有些学生因为在学习上总是没...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课程的逻辑》三、四章读完,更多的问题涌上心头。1、钟教授谈到教育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中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课程观念与课程体制同步变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原理原则和策略措施,但新课...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

    《课程的逻辑》第二章内容是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在新课程实施中首当其冲的,是直接参与课程教材设计的编审队伍的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1月28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mn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