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读书想法
一生温暖又有爱的孩子,父母一定懂得心理抚养

一生温暖又有爱的孩子,父母一定懂得心理抚养

作者: 素心爱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5-01 21:34 被阅读0次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导演花了60余年跟拍14个孩子,从童年到老年,每隔七年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轨迹。

通过记录发现,那些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都会变得不相信世界、失去梦想,生活一片迷茫。

而那些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长大,成年后普遍拥有远大的理想和不凡的见识,最终都能幸福过完一生。

可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在《心理抚养》一书里,作者提出成年后的心理困扰,大多来自于早年的心理抚养匮乏。

心理抚养的重点就是情感的培养,在孩子三岁内,抚养人的亲自陪伴,付出全身心的爱,会给孩子建立心理资本。

这些心理资本体现在它对一个人的脾气、语言表达、亲社会行为和认知方式等的影响上。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地基础。”

心理发展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所以,养育孩子,并不只是让他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主要是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而不仅仅是物质满足。那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作者在书中指出,心理抚养的重点是情感抚养,即在抚养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未来会成为他的资本,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抚养决定人的脾气

及时到位的照应,会养育出好脾气的孩子。生活中有些人脾气很好,不管遇到多大问题都不急眼;有些人却很急躁甚至暴躁;还有些人心眼好,但是脾气一来却控制不住,事后又后悔莫及。

书中写到:“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

人的情绪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开始有了,并且在与他人互动中形成他的脾气模式。

如果一个孩子有这样的体验:一睁眼就有一张亲切的脸,听到熟悉的声音,然后很快被抱起来,体位变化让他舒服许多……这样的宝宝不需要使劲地哭叫,不需要在痛苦时等待。

这种温情的抚育日复一日,一两年后幼儿身体里的神经细胞记忆都是舒服和松快的,他的情绪自然就平和。

可抚养人半天还没过来……这样的婴儿身体记忆是什么?是痛苦。他的哭喊不仅没有减轻痛苦,而且随着体力耗尽还会加重燥热,浑身更难受。

这种养育方式只要超过三个月,孩子就会形成自主神经系统的痛苦感受与哭喊的连接反射:伴随的一定是与哭喊相似的吼叫,还有四肢的愤怒表达。

著名教育家帕蒂·惠芙乐说: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孩子愤怒的背后,是爱和信心的匮乏。

可见,暴脾气的人多是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内心平和的人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因为人在平和状态下,理性会达到最佳状态。

相反,越急躁的人,他们的力量只会表现在外部的粗鲁和蛮劲儿上,难以作出最好的理性判断。

2.情感抚养决定人的语言表达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

丰富的语言环境可以养出爱表达的孩子。作者在书中讲到,如果在言语形成的关键期(三岁内),耳边缺少话语的声音。意味着孩子身边的人情感不丰富、心理抚养不到位。

比如,同样是给孩子换尿布。如果妈妈把孩子的襁褓打开,一边干一边唠叨,最后拍拍小屁屁,温柔地问:“宝宝,现在舒服了吗?”

虽然对孩子来说,他听不懂妈妈说的是什么,妈妈好像在说“废话”。但就是这种“废话”向孩子传递着绵绵不断的爱意。

另外,决定抚养的情感多少,还有一种“多对一”的抚养情况,就是家里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亲人在陪伴照顾孩子。

这样他的耳边声音多,这种“亲情”丰盛的情况意味着爱他的人多,这种孩子一旦张嘴说话,一定是个小话痨。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人,家里人少,说话声就少,孩子听得少,说得就少。这种抚养背景的孩子情感比较单一,容易害羞。

3.情感抚养影响人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善良,具有亲社会行为的人通常待人友好,善于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常常主动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记得几年前,带四岁的孩子出去玩,旁边七岁多的小男孩,一直在帮我家孩子。玩空气城堡的滑梯时,必须从旁边的一个道上爬上去。然后再从滑梯滑下来。

因为我家孩子太小,很难爬上去。但旁边的小男孩,一直在拼尽全力拉我家孩子上去。一次又一次,当我看到只比我家孩子大两三岁的孩子,一直在帮着我家孩子往上爬,孩子爬上去后,又从滑梯滑下来。

看到孩子开心的笑容,我的心里真的很温暖。我想这样的一个孩子,肯定他的父母也很温暖,很有爱吧。

心理学家的研究观察表明,对他人的亲近友好和善意体现,可能与幼儿第一年内的情感抚养有关。

由亲人亲自抚养、对幼儿呼喊的回应、耐心、友好、平和,让幼儿感受到外部的友好,他才会形成“回应的友好”模式。

4.情感抚养影响人的认知方式。

在成员多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乐于与人接触和交流。相反,家庭成员少、抚养人单一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安静,不爱声张。

这些看似性格问题,其实与家庭抚养背景密切相关。重要的是,抚养背景还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方式。

很多学习一般的孩子,往往也很有出息,因为他们情商高,擅长解读人的心意,适合搞管理,这也是一种能力。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早年的心理抚养。因为家长的抚养方式决定了孩子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综上,情感的建立是心理抚养的核心,情感抚养可以决定人性,决定人的情绪、性格、言语表达,还会影响他的认知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三岁内的孩子给予他们无条件、全身心的爱护,为他们的心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爱的滋养,未来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的心理资本,可以让他们生活更幸福。

看过这样一段话:“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共勉。

相关文章

  • 孩子应该是父母抚养,而不是隔代抚养!

    孩子出生后由亲生父母抚养,这是最普遍的抚养结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与父母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关系。通过依恋...

  • 读懂孩子最早发生在哺乳期 D187

    今天读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一书,说父母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真的对孩子的一生太重要了。...

  • 生了孩子一定要亲自抚养

    生了孩子,父母一定要亲自抚养。因为父母在亲自抚养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不断解除他的痛苦,并给他带来快乐,而父母响应...

  •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

  • 2019-01-06

    为了防止青春期的孩子陷入抑郁症,胡慎之建议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

  • 爱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都说天下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可是,又有几对父母真的懂得并能做到呢? 1、 今天,孩子爷...

  • 孩子的心理发展

    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 孩子的心理发展,既有模式规律,又会因为抚养者理念的不同而最后情况不同。...

  • 孩子真的不能随便生

    说到孩子的出生,很多人都说要感恩父母,可真的又有几成父母当初是本着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的初衷生下孩子的...

  • 2021-05-04

    家庭抚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抚养。 0-12岁的孩子,正处于对父母的“依恋期”。 跟父母长期...

  • 《心理抚养》2022-05-08

    心理抚养李玫瑾55个想法◆ 孩子的问题多由身边的大人造就 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温暖又有爱的孩子,父母一定懂得心理抚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om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