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笔记8:建构、互动、外化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笔记8:建构、互动、外化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22:55 被阅读0次

3.对于建构论的主张

现实的建构乃是意义生成的产物,又通过传统和文化思维方式的工具箱来加以形塑。 教育必须被理解为这样一种工作:协助年轻人类学会使用那些意义生成和现实建构的工具,以使他们更能适应他们所身处的世界, 以及在过程上协助他们使之发生必要的改变。 在此意义下,教育更可说是接近于协助人们去变成更好的建筑师和营造者。

4.对于互动的主张

传递知识和技能就像人类的任何交换行为一样、包含着一个互动中的次社群(subcommunity),至少,要包含一个“教师”和一个“学习者”—或者, 如果不是个有血有肉的教师,也该有个替代者,譬如一本书,一部影片,一场展演,或一台能“反应”的计算机。原则上,几童是通过和他者的互动才发现文化之为物以及文化如何理解世界。 人类具有能够了解他者心灵(minds of others)的能力,不论是通过语言、姿势或其他手段。”这种可能性并不只是通过语言文字,而是人类能够捕捉语言、行动和姿态所发生的情境。在一切能有交互主体能力的物种之中,我们乃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一种。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语言走岔的时候,仍然能够在意义上“打个商量”。教师可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专卖者,而学习者们也有能力相互成为“支架”

任何能使人专精的学习材料上,我们也同时要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判断,成为能够靠自己,又能够和别人合作无间的人。教室应被重新理解为这种相互学习者的次社群之所在,而教师则像是这个过程里的乐团指挥,不意图削减教师的角色,也不低估他的“权威性”,而是要教师增加一种鼓励他人来参与分享此权威的功能。 >>

当我们在乎的是人时,学习(或其他事情也一样)乃是互动的历程,人在其中就是相互学习,而不是只靠展示和告知来习得任何事物。

5.对于外化的主张

所有的集体文化活动之主要功能,就在于生产“作品”(oeuvres)—而他说的作品,乃是能够自成一物的存在者。 把这些联合产制之物“外化”而成为一种作品 。集体作品产生并维持了群体的团结感。作品协助生成了一个社群,而相互学习者的社群之所为则全都不外乎此。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为了完成作品,就会促成进人生产的分工感。 作品和正在进展中的工作可以创造分享的和可商量的群体思维方式。

外化的作用为心灵所作的努力产制出一种纪录,也就是一种“外在于吾人”,而非模糊地“内在于记忆”之物。凡是有活力的文化无不为保存和传承它的“作品”而做好准备。

教室却可产生长远的影响。我们带在身上的一些思维习惯和品味,乃是由某些早已记不得的老师们在教室里促成的。 外化对于认知活动的援助乃是使之免于隐含,使之更为公开、更可协议以及更具团结的性质。与此同时,它又使得后继的反思和后设认知更可企及。也许外化的历史上最巨大的一块里程碑就是文字识能,它把思想和记忆转到泥版或草纸上,让它离开人身而变成“外在于那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笔记8:建构、互动、外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qh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