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九月星空推荐团推荐,本文系首发原创,文责自负
迟迟没有等来弟弟的电话,不过早知道他多半不会打来。家里人好像都是这样,家人彼此表达爱意或亲密关系时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与炽热的刚好内心相反。父亲是这样,阿妈亦是,弟弟更甚,只有小妹稍微软和一些。
父亲明明很在意我们的来电,却在接我们电话时故意的表现出一丝厌烦,而又轻易在村里提到我们:“只给他们阿妈通电话,从不给他打。”回去又和母亲“找茬”!等到下次通电话时,阿妈叫父亲来接,父亲表现的是被“胁迫”才接的电话!事后为了面子还要絮叨母亲为什么非让他接!母亲讲完这些,并一再告诫我们下次一定直接拨打父亲的电话,她不想与父亲“麻缠”了。我和小妹听后哭笑不得,并承诺母亲以后绝对先和父亲通电话。
过年时,邻居常常跑来向我们求证城里的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和小妹只好楞在原地不停点头。
和母亲通电话就更有意思了,常常是开口不到三句就是“吃了么?多穿点……”结束语永远是“我没有啥给你讲了,你有没有啥讲的,没得就挂了。”而我也确实不知道怎么去分享我的生活,就同阿妈挂了电话。
小妹倒是比较能和我聊,有时还会聊一些八卦内容。且多数是村里的,我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阿妈讲的!这就使我来了兴趣,小妹一五一十的给我讲了阿妈是怎么知道这些内容,又是怎么和她讲的。这打破了阿妈在我印象中少言寡语的形象。过了这次我尝试与母亲“深聊”一点,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也是自损八百,因为阿妈会“催婚”。
而和弟弟聊天近年来很少,那怕很多时候我都想主动找他聊聊,却一直被搁置。也不知道年少时怎会有那多话题。应该是从中学以后我俩就有了一条“代沟”了吧。他平时在做什么,和什么人交往,我通通都不知道,他也不讲,我俩去一起地里也很少搭话。一直到21年冬,他来到重庆,我们酣畅的聊了很多,关于人生,关于家庭,关于许多琐事……这场聊天也让我感到了,我们长大了,他并不再是以前大人口中的“调皮捣蛋鬼”,他是一个男子汉。
正月里,他订婚前一天,我看到阿妈在洗他的鞋。便酸到:“哎呀,是的趁天气好要把小幺儿的鞋子洗干净,明天好穿。”妹妹一直笑,堂弟也笑,母亲控制好表情便解释道:“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也给你洗了呀,你的那些……”
我赶紧打断她,转而对小妹说道“是,是,是,年前还听见阿妈说从此再也不和她家小幺儿说话了,今天就开始洗鞋子了。”阿妈不说话了,继续说她刚刚被我打断的话。而我们早就笑得前俯后仰。
来重庆几天,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前两天父亲和弟弟又吵了几句,原因就是父亲按照传统去准媳妇儿娘家商议婚期,却没有提前告知或者与弟弟商量。所以这“两头犟牛”都互相怄着气。
阿妈说她就是“两头受气”。我赶紧劝慰:“等我们回来就好了。”
——马卓
2023.2.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