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签法——个人学习者适用的读书方法
“便签法”是拆书帮赵周原创,它是由拆书家主持RIA现场学习的3个核心环节演化而来,着重强调用3色便签将个人读书习得的知识拆为己用。

在重述,内化知识并指导自己的应用前,写便签也要注意标准,以便更好地执行。
I(重述知识的标准):诠释,准确,清晰,致用
A1(内化知识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A2(应用知识的标准):目标,关联,行动,可控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我以《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为例,进行实际演练,以下是我的读书便签展示:
实例1: 4类常见的伪学习(XVII页)
I(重述知识)
这段话陈述了4类伪学习者的表现:追逐各类“干货”;追捧各类“大神”;崇拜各种“新知”;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这些外在表现实际上凸显了成年学习者对可学习性信息缺乏分辩能力,整合能力以及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为己用能力。
A1(描述经验)
我经常给自己订目标,比如:今年读12本书,写30万字。虽然书在看,文章在写,但是始终收效甚微。书看完也记不住,文章写了也没人看。我觉得这是因为我缺乏目标,并且不能分辨怎样的书对解决我现在的问题有帮助,哪个方向的写作值得长期投入坚持导致的。
A2(我的应用)
1.树立学习目标。读书上进行主题阅读,2019年阅读写作,自媒体运营方向的书籍12本;写作上,2019年以完成小说为目标,故事作为练手的手段。
2.坚持阅读的写作式输出,强化知识的分析整理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实例2: 如何正确地提问(086页)
I(重述知识)
孩子问爸妈:谁为什么会流?爸爸直接给了正确答案。其实孩子的问题很好地显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而家长的正确答案遏止并中断了孩子的思维,并不是一个好的学习促进者,好的学习促进者应该学会向孩子提问。
A1(描述经验)
学会像孩子提问,而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之前,我4岁的小侄子指着池塘边的突然出现的挖土机问我:“阿姨,你觉得是谁把挖土机放在这里的?”当时,我确实不知道是谁放的,就算知道了告诉小孩子,也未必是他期待的回答。所以,我说:“阿姨昨天晚上睡着了,今天它就神奇地出现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到这里的?”小侄子兴奋地说:“我知道,我知道,它是擎天柱变的,它的轮子变成脚走到这里的。”
A2(我的应用)
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灌输自以为正确的答案,多向他们提问
实例3: 朋友圈分类(118页)
I(重述知识)
这一段文字把朋友圈里的人分为3类:不在乎自身影响力的人,自嗨的人以及直接转发的人。这3类人中,最受欢迎的永远是考虑受众感受,在坚持分享好东西的同时添加自己的思考和经验的人。
A1(描述经验)
我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我写的文章,发出去之前没有考虑这类文章是不是朋友们需要的,他们能从中收获什么,也没有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分享,所以通过朋友圈来简书看文的并不多,透过朋友圈关注我的更少。
A2(我的应用)
1.分类整理朋友圈朋友,日常文章分享发布在对内容感兴趣的潜在受众群。
2.不直接转发朋友圈,转发前思考对朋友有益的点,或者添加自己的思想。
以上是我个人读书便签。《这样读书就够了》内容丰富,目前我只学习了一二皮毛,接下来我将继续学习并分享我的感受。
365训练营第28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