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相关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这篇课文主要是感受闰土的形象,体会“我”的内心世界。因为是描写的是农村孩子的童年,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学生非常感兴趣。不懂的就是文中有些用词、语序与现今用法不一样。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注释、工具书及资料理解,教师再加以指导理解。另外借助小说《故乡》的写作背景及节选等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闰土的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好的故事》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这篇课文是最难理解的一篇文章,看似是一场梦境,但作者通过梦境想要反映的现实与表达的情感,学生却是不易感受到的。梦境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江南水乡”“乌桕”“新禾”“丛树和枯树”“倒影”“昏沉的夜”……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深刻的内涵都需要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作品评价,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野草》的简介等,学生才能读懂这场梦。梦境中的江南水乡是自己思念的故乡,那景、那物,新旧更替,刚一出现即消逝,表现出鲁迅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另一面。这篇课文可以借助相关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比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是伯父鲁迅以幽默的话语暗示自己的身世遭遇。“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联系当时时代背景,体现出鲁迅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与关心,他为天下穷人的无出路而忧虑,同时又为自己无力解救苦难中的穷人而叹息。
《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现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质。这首诗可以借助前三篇课文以及其他关于鲁迅的资料:《野草》的“题辞”,《自嘲》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及名言“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另外还有名人对鲁迅的评价,这些不仅帮助学生读懂诗句,而且对鲁迅有更深入的了解。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鲁迅的四句名言,讲课中再补充鲁迅的其他名言,让学生通过读、悟、背,更加深刻地感受鲁迅忧国忧民的人民公仆形象。
课下布置学生搜集与鲁迅有关的故事,或鲁迅写的文章,全面深入地了解鲁迅,真正走近鲁迅,感受他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风采。
最后把课内和课外对鲁迅的了解综合在一起,形成思维导图,从而达到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family:���e�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