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盛夏,一道八百里加急的战报跨过长江黄河,穿过一道道宫门呈现在道光皇帝的面前。看罢,道光皇帝一口鲜血喷涌而出,随即不省人事:英国炮击,定海失守!
其实,这场战争无论怎么处理,都无可避免。文明的差距必然引来血腥的战场。
英国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贸易需求量与日俱增,大清国这块肥肉让众多新兴的工业国家垂涎欲滴。乾隆八十大寿时,碰巧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本来是商量两国邦交与通商,但是举国都认为马嘎尔尼是来朝拜祝寿的。毕竟大清国是天朝上国,北狄、西戎、南蛮、东夷等边陲小国来祝贺可以理解,但是马嘎尔尼作为“朝拜使臣”竟然拒不下跪,有点让乾隆不大开心。乾隆告诉马嘎尔尼,天朝要什么有什么,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嘉庆年间也曾有英国使臣来访,却遭遇了比马嘎尔尼更差的待遇,也就让中英和平建交失去了可能。毕竟大清朝在英国人眼里也只是美人迟暮,垂垂老矣罢了!
大清王朝一直采用闭关锁国的政策,实施海禁,数千公里海岸线只有一处海关,叫做广州十三行。中国会把茶叶和瓷器出口给英国,英国也会把一些工业小玩意儿带到中国。只不过,英国人很喜欢中国货,中国人却不喜欢英国货。这就导致了英国的白银外流,中国的贸易顺差让英国人很不爽。于是英国商人动了一些歪心思,开始贩卖毒品——鸦片。虽然清朝明令禁止吸食鸦片,但是英国人很懂中国的潜规则,贿赂官员,肆意走私,加上印度种植鸦片扩大化,导致中国每年的鸦片输入量翻倍增长,白银不断外流,而道光皇帝十分心疼钱,大臣们也都在讨论应对之策。
当时,朝中有两派解决贸易逆差的观点比较流行:
一是驰禁派,代表人物:琦善,观点:中国人自己种鸦片,大家随便吸,这样不仅不会花钱,而且还能给道光赚点钱;
二是严禁派,代表人物:林则徐,观点:若尤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不禁烟,大清国迟早会完蛋!
道光皇帝听了林则徐的呐喊,心情非常振奋,责任感和使命感急剧爆棚,所以全权交给林则徐去处理禁烟。林则徐和当时所有的清朝官员的认知一样,清朝是泱泱大国,何惧洋人。于是林则徐赴任广州不到一周,就颁布了异常严格的禁烟法令,迅速派兵包围了广州十三行,逼迫以义律为首的英国人交出所有的鸦片,机警的义律要求所有商户把全部鸦片转到大英帝国名下,然后再交给林则徐,共计20000多箱。本来义律以为林则徐就像清朝其它官员一样,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是走走过场拿一点儿钱而已,万万没想到他竟公然把20000多箱鸦片用生石灰销毁,并且连渣也不剩下,都让海水冲走了。
大英帝国名下20000多箱鸦片全部销毁,这可是损失了一笔巨款呀。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下,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对中宣战。英国的战舰迅速开到了中国海域,配备坚船利炮,新式武器,应有尽有。中国人还是第一次大规模地看到不靠风力就可以行使的轮船,一炮能击中十里之外目标的武器。
然而,英国舰队并未在广州发动战争,而是占领定海作为据点,直接北上炮击天津大沽口。这一下,道光皇帝就慌了,立刻撤职林则徐,改任琦善负责安抚外夷。琦善感觉到割让领土赔款通商很苛刻,所以不断拖延,导致义律十分不耐烦,直接占领了虎门炮台,琦善不得已拟定了《穿鼻草约》。赔款通商让道光皇帝十分恼火,撤职琦善,直接跟英国打了起来。但是,一方拿得是大刀,一方拿得是大炮,战事未起,胜负已分。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南京条约》。
这里有一点值得深思,1841年5月,英军抢劫三元里,三元里人民奋起反抗。三元里抗英只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并没有保卫祖国的概念,周边的人民并未支援参与战斗,军队也未及时出现。
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英国舰队到达中国海域并未攻打广东,让所有人都误以为英国人害怕林则徐。而第二次,英国攻打广东时,林则徐已被撤职,也让所有人误以为中国不敌夷人,只是因为将领无能,没有派遣林则徐上场而已。事实上,这场战争无关将帅。
当然,参与战争的林则徐和琦善十分清晰地认识到了两国差距,但是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然深深的刻在了人民和当权者的手中,如果林则徐提出像西方学习,自然会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一个是国家的未来,一个是自身的名誉,很明显,林则徐选择了后者。实在是可悲可叹呀,观念上并未警醒的中国人,错失了第一次发展良机!
1840年,当英国一炮轰开千年王朝大门的时候,竟然发现里面的人仍在呼呼大睡!虽然有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但是仔细分析就能很清楚地明白,只不过还是睁着眼睡觉罢了!我们敬佩民族英雄,我们更要反思历史,进步之痛,必然饱尝非议!
此时此刻的大清王朝还在深度睡眠之中,这一睡就是十年;而且之后的一场噩梦也在酝酿之中,一梦又十年……
目录:百年国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