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老师的文《按》后,有很深的感触。
" 几天前,我和妻兴起访友。到了朋友家楼下,走进电梯,忘了朋友住在几楼,我掏出写着朋友地址的纸条,就在这时,一个戴着墨镜、长发披肩的少妇,牵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我们让了一让,退到内侧。
我望着纸条,对妻说:“是8楼。”
这时电梯门已合拢,我望望电梯按钮,“8”号亮着,我们以为少妇也要到8楼去,便静立等待。电梯在6楼停了,少妇牵着小男孩出去之前,以非常新加坡式的英语发音,吊高嗓音留下一句话:
“Thanks for pressing no. 8!”
少妇甩着她的长发,犹如甩着她的胜利,走远了。6楼到8楼,短短几十秒,我们很快醒悟发生了什么事。少妇要到6楼,她听到我说的话,以为我请她按8楼 ,便按了8楼。也许6楼按钮灯坏了,我们不知道她也按了6楼,那“8”是“帮我们按的”,我们没有道谢,她很不满意,终于忍不住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感谢”。
回程中,我一边开车,一边问:“还在想刚才电梯里的事?”
“你不是吗?”
“真不是味道。”
“让我们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我们是内疚于不曾言谢?还是不甘于被她误会,而且毫无解释澄清的机会?”
“那句话里,还有更令我心寒的东西。她谢的是自己,骂的是我们。究竟是要出一口气呢,还是趁机教育孩子?”
“这是在教育孩子以礼待人,还是以身作则:不能吃亏,不能白做,别人欠的,务必索回?”
“我们天天搭电梯帮别人按钮,很少得到回谢,在她那样的人眼中,岂不成了傻瓜?”
“我总是感到,她那句话,非要用英语说出来,才够厉害。那是一种英语式的人生态度。”
“也许吧。也许用华语来思考的人,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常把‘算了’含在嘴里,因为一说出口,就变成英语的speak out。”
我们回到家楼下,进了电梯,按了按钮,门快合拢时,妻忽然说:“慢点,好像有东西留在车上。”
我按住“开门”钮,妻检查了皮包,说:“在这里。”不过两秒钟时间,我正要松开手指,一个老婆婆走了进来,一面喘气,一面用福建话对我们说:“感谢!感谢!”
门合拢了。我和妻相视无言。回到家,才一进门,又再交换感受。
“这次又是什么味道?”
“正如我不想被人误会,我也不想领这无心之功。”
“可是,人生里许多细小的误会,就是这样无从抗拒地从日常的隙缝里钻进来。然后,荣誉或耻辱,都不是味道了。”
“难道要告诉那老婆婆,不是的,我们不是在等她,让她难堪?”
“我在想,她那感谢,用方言说出来,说得很真诚。”
“今天得了三个谢谢,前一个是贬,后两个是褒,总结起来,还有盈余。尽管褒贬只不过是人生账簿里加加减减的纸面价值。”
“这件事你该写一写,也算小小记账。”
第二天,我们回家乘电梯,心中有数:进去了,能自己按就自己按,如果别人按了,记得要大大声说谢谢。
我们是最后两个进入电梯的。里面挤满了人,最靠近按钮的人,以武侠小说中快速点穴的功夫,一口气把所有按钮都按了。众口默默,众人漠漠。我和妻又再相视,不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说谢。
电梯在每一层楼开门,大家都没反应,静静等待,直到最高一层楼,才静静 地全体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