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奋斗吧,我说,不。
奋斗,到底是他妈个什么东西?在我这样的叛逆型消极宝宝看来,它可能是人们为了获取更多资源以便自己找到性伴侣继而繁衍下去所进行的一种并不值得被赞美的本能行为;也可能是一种骗局,一种利益既得者为了维护现有的世界秩序而鼓励的活动——努力打工,毕竟最后奋斗到能与利益所得者分割利益的人少之又少。世界需要有梦想的人,有梦想的人需要被需要,boom,真是一发宇宙的大和谐。
所谓拒绝
拒绝奋斗,其实是拒绝“不自由”、拒绝“设定”,拒绝别人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拒绝性别的设定,想摆脱性别原型的框架,当作一个“我”活着,而非活成一个男人或女人。拒绝更LOW的星座论和所谓生辰八字——毕竟性别的生物性差异是确实存在的——这种用爸妈什么有空打炮来预测你性格和一生命运的无聊做法。也拒绝看起来更高级的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基因论,它是一种个人对于现象的“解释”,同时也是一种难以证伪的解释——毕竟作者也表达了“哦我说的只是基因噢,并不是人类的外部行为就会这样噢,你们即便发现与此不一致的情况,也是不能推翻我的噢”的想法,所以,我愿意去知道这样一种有趣的基因论说法,却无法说服自己去完全相信它。叛逆。
人们愿意去相信各种理论,希望能有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框架,能够解释一切行为和想法,好让自己不再去为这些困惑——只针对会考虑这些问题的人来讲。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接受的解释,而不是真相。毕竟,这个理论被很多人接受着呢;毕竟,你的能力也难以找到更好的理论;毕竟,任何用来解释世界现象的理论都有可能是错的,但当它们被证明出是错的的时候,你大概已经死了;所以还计较什么。
说到人们追求框架与规律的原因,也能扯出来一点看似可以解释的依据。人的意识只能同时处理四个项目,而我们想要在环境中生存下来则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增加安全系数。这时候大脑为了注意到更多信息,就会去把多个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组合成一个项目来处理。比如,有100万个1,100万个0,未处理之前这对大脑来说可能会使200万条信息,但是大脑可以把它整理为”将1重复100万次“和”将0重复100万次“。大脑整理信息、发现模式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信息中的冗余现象,并归纳成规律,压缩成更小、更有用的信息项目。这种做法不仅方便我们记忆,也更有利于我们根据模式或规律去预测、控制。而因为这种对于模式的急切渴望以及发现就马上满足的心理,导致了所谓的迷信或者宗教或者其他对某种大一统框架的臣服。其实很多所谓的益智类游戏的乐趣来源,也是这种对于”规律“的发现,比如数独,比如围棋,就连是打麻将或者与机器赌博,大概也都是一个探求其中”规律“的过程。我之所以写这篇玩意儿,也如是。
所谓奋斗
有人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在朋友圈卖假鞋,有人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在微博转发锦鲤,我想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用金钱换时间。我想有时间去想自己愿意想的问题,去看自己想看的书,去在内心的世界里任意驰骋和闯荡。仿佛骑着马,仿佛驾着云,让风拂过脸,在一个除我自身的荣耀与肮脏之外空无一物的空间里攫取每一颗与我的意识相关的果实。
人类大脑是这一已知世界中最复杂而美丽的物体,我不止一次地说我对自己的兴趣比对宇宙大,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多么有趣,这只是出于我个人对于自己的好奇。她是我最熟悉又陌生的东西,我每天都与她一起在这颗星球上生存,却一直没能真正地了解她,我是如此为她着迷、被她吸引。想了解她需要的可能是时间,是专注,是兴趣,是一颗聪明的头颅,是你和自己或他人(读书时与作者的交流)热切而高效的交谈,却偏偏不会是金钱或者奋斗。哦想起来了,如果你有钱你可以做很多跟你自己的大脑有关的仪器实验或测试,真是恭喜。哦又想起来,不要说什么奋斗什么能力什么价值什么梦想什么努力什么光明什么自我界限什么全人类,我不关心不在乎也不想聊,我不觉得去奋斗着挣扎着花费时间追求成功对于我“了解自己”的目标会具有高性价比的帮助。
前一段时间一边涂油画一边听有声书。先是《西游日记》和《悟空传》,然后是《三体》。前者让我感受到时间,感受到作为三维生物的悲剧,感受到在这场洪流中我这场短暂生命的微不足道;后者让我感受到空间,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感受到......呃,写完这句话我突然想起来郭敬明,想起来电影《小时代》里傻逼周崇光坐在床上打游戏时响起的极为让人鸡皮耸立的心灵独白,“我们只不过是广阔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哈哈哈哈哈。
(扯回来)
与其他众多生灵生比,我可以直立行走;而与其他几十亿的人类相比,我只不过是其中普通的贱命一条。我有幸成为一个人类,有幸能够占有这副美丽而又健康的躯壳几十年之久,有幸能够以一种相对智慧的方式体验一次生命,我想好好把握。
通常,“好好把握”之后应该跟一些正能量的话才对:把握时间、把握生命、积极向上、创造价值、用你短暂的生命在这广阔天地里留下属于你的印记最好是在多年以后世上仍流传着你的故事让你可以在心中默念至少我有来过让你可以向世人宣告虽然我的身体已经腐朽我的名字却永久被传唱虽然我死了但我还活着。我不相信人死后会有一个独立于身体的灵魂,我无所谓自己死后的世界,那些与我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都认为自己渺小,可分歧就在于你想通过对他人、世界产生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并得以无形延续,而我却认为我的生命只对自己有意义。有什么东西是生可带来死可带去?我的父母孕育出我,而我又怯懦着不敢去死,所以只好活着(跑题:那位担心我自杀之后无博可看的盆友,你可以放心了)。在这百无聊赖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专注于自己,不管是愿意当个极度张扬的搅屎棍可劲儿去挑逗这个世界,还是选择远离这个“打怪升级”的社会秩序找一个安静之处自己搭个帐篷原地休息不去升级,都是我可以接受的方式。专注于自身,用自身用定义世界,而不是被各种社会身份框住,这就是最好的自由,也是生命最好的打开方式。尽管我处在各种关系中我拥有各种不同的身份我被身上被傻逼们贴着各种集体标签我肩负各种不同的所谓责任或者义务,但我首先是我自己。我是某个个体,只是恰好在某些因素上与某些人有重叠所以形成了所谓的“集体”,但我既不代表它也拒绝被它代表。框架去死。
我在自己并没有主动选择权的情况下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我无端地需要活着,极其渺小地。我不能控制自己的生,亦怯懦地不敢控制自己的死。我拥有的、能够完全控制的只是这副躯壳几十年的使用权,如果我连这点自由的权利都没有,那我未免太凄惨。我专注于她,而非专注于这个世界。我不想在这仅有的自由中也需要小心翼翼地去活成一个标准答案的翻版去满足别人对我这份答卷的期待。那些管我屁事。
拒绝奋斗的奋斗
在游戏世界里打怪升级时你之所以肯愿意为之“奋斗”,是因为你的价值观和游戏世界里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你做了你想要的符合你自己利益的事情,却会获得来自整个世界的奖赏,这是势;虽然都说结婚很难,但最后结婚的人始终占了多数,这是势;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奋斗,也是一种势。不奋斗、消极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它和奋斗一样的困难重重。容易的,是思想上随波逐流、行为上使不上劲儿、接受了奋斗世界观却在世界中奋斗不起来并认为世界对他不公平的那些穷酸的傻逼个体。
不奋斗,意味着你要去承受那些持“奋斗”价值的人给你的压力,给你的“对你好”,给你的“鼓励”,给你的“正能量”。他们的眼光炯炯有神,他们的斗志昂扬向上,他们想要拉你一把让你走上人生的巅峰、让你摆脱你这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似的现状。整个世界,都是跟你逆行的。你需要在逆行中前进,而奋斗的人置身于方向一致人流中,他们需要的是冲向最前端。他们可以成群结队地如一群乌合之众般被簇拥着前行;你却会在向前的过程中收到无数人的迎面冲撞,也难以拥有什么队友。
啊不想写了。
预先防御
我的不奋斗还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解释:懒。我勤快一时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为自己以后的所有懒找借口,让自己“懒”得理直气壮、豪情千丈:瞧,我可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势单力薄却敢于世界抗衡的人,我多伟大!
向懒致敬,我是您最忠诚的奴隶。
微博:@贾大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