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读《我与地坛》

初读《我与地坛》

作者: 达瓦家的风铃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21:13 被阅读0次

说实话,铁生的这篇文章确是初读。说初读即是第一次读,而且还没有读完,但这并不妨碍我用笔在文章已经阅读的部分划上一些杠杠,来表达我的敬意和喜欢。

我觉得应该是天意,一个坐了轮椅的年轻人,竟尔在家的附近,找到一个意适的处所。一个颓唐而无法自遣的人,一个衰草残垣的旧园子。一个虽则年轻却已折翼的青年,一个曾经豪奢却已然破败的地坛。这么一看,还真有点异样的知己同怀的感觉。于是,便有了“我”与地坛长达十五年的相互陪伴。

这十五年中,铁生轮椅的车辙遍及了地坛每一个能够履及的角落,安静或沉默,痛苦或思索,创造或掩饰,明悟与悔恨……铁生定时与不定时地与地坛有约,逐渐从惆怅颓唐等等情绪群中走出来,他的轮椅隐隐地发出岁月的光芒,他迎来了一个个人生的春夏秋冬。这里的精美的石门,这里仓促飞起的鸟,这里如画布一样平铺的阳光……以及着装郑重十五年如一日与生活逆行的中年夫妇,那个有才华而不特别突出的不知道最后去了哪里的兄弟,以及跑步很厉害而始终没能进入橱窗展示的熟人……生活的步履总是匆匆向前,不为谁停留。

铁生看到了许多,可能悟到的更多。可是,无论铁生是如何的睿智,母亲和母亲的感情始终成了被他遗漏的那一部分。在母亲以49岁的年纪离开之后,在经过别人的指点之后,他才知道,母亲对十五年前的他,是如何地牵肠挂肚。偏偏,母亲的顾忌,让爱孤独 ,一直没有宣之于口,一直没能倾诉。我只能在铁生的文字里,看见眼泪的痕迹,闻到心酸的空气。我看见母亲悄悄地远远地看,我看见母亲茫然地找寻和不愿猜想被证实的不安……我看见铁生的母亲,我看见幼年不懂事的我。

一个残破而无法沟通的废园,独自守着缄默的每一天。不愿向别人诉说,好像也找不到谁可以诉说,就算可以对着那些忽明忽暗的树影嘟囔,就算有忙忙碌碌的蚂蚁从路上经过,就算啄木鸟工作的响声提示着季节的变迁,可是寂寞的还是自己,别人该如何还是如何。一个孤单的人,只能走进自己的时光之河。你来了,只是看见他去了。你走了,他又来了,你是看不见的。所以,铁生数着身边的一切人物风景,也即数着他记忆里的倔强和孤独。我不能妄自推测他是否有骄傲和自豪,不过不管怎样,十五年的时光总是一段怎样也越不过的长河,长得从头到尾都有泪水和悲歌,我看不见有多少显而易见的喜悦。

初读《我与地坛》,引起我对自己的怜悯。虽则我没有铁生一样的才华,能够把自己那一段黯淡而苦涩的岁月展现于笔端,然而人生道路数之不尽的坎坷和泥沼,还有自己甘心辗转的磨难,又岂是下笔千言可以言说的。因此,不说并不是我忘记了,不是我冷漠了,我只是觉得有铁生的文字就足够了。我只需要,在自己淡忘了某种痛苦的时候,再来捧读,再把自己刻意屏蔽的东西拿开,让自己的丑陋和遗憾露出来,让自己坚强一点让自己成熟一点。

相关文章

  • 《我与地坛》:苦难是一笔财富

    初读《我与地坛》,是在很多年前的高中课本上,有一篇《我与地坛》的节选。当时年少,读不出其中的深意,在我的模糊的印象...

  • 一日一字

    开始读《我与地坛》

  • 我什么都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昨日去了地坛,心心念念的地方。一切都源于史铁生笔下的《我与地坛》。 初读文章时我还在上高中,那时候语文老师把《我与...

  • 母亲的背影

    ——读《我与地坛》 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书还没有看完,让我隐隐疼痛的是他的母...

  • 我读《朝花夕拾》,《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人间草木》,《我与地

    2018.8.18 读《我与地坛》一 本章先由作者提到地坛,写到地坛与我很有缘分,四百多年让它变得沧桑,有着宿命...

  • 读《我与地坛》

    生命的斗士——史铁生 “假如世界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吗?”史铁生是生命...

  • 读《我与地坛》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买下这本书,一切似乎都很顺理成章。在我翻开它之后我明白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夫注...

  • 读《我与地坛》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我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 读《我与地坛》

    文/明日之月最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前有在杂志上看到过一些他的文章,那几篇关于妈妈的文章很是让人感动,觉得...

  • 读《我与地坛》

    一 我与地坛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院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双腿残废的最初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我与地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g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