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孩和小孩的竞争
家里的大小孩子,已经吵翻天。
大孩想讲道理,义正词严地提高嗓音: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想要玩就抢走!
小孩也有自己的道理:我就是想玩,让我先玩!爸妈说你要让给我玩。
这时妈妈被吵闹声吸引过来,她想两个孩子都安抚。于是说:两兄弟商量着来,一个先玩一个一会玩,或者两个人一起玩,好好说,不要吵闹了。
但两个孩子并不服气。
妈妈又说:不然,大孩,你让弟弟先玩?他还小。
大孩哭了,他和弟弟抢东西这件事上,妈妈说了无数次这样的话。不管是谁没道理,都是自己没道理。
这是很多人的疑惑:为什么我是大的,就要让着小的?为什么不讲道理?这样公平吗?

02《活着》:不公与活着
每当想起悲惨的命运,我就想起余华的小说《活着》,主人公高开低走,出生是富有的地主家,经历一生挫折痛变,妻子,两双儿女,孙子均死去,留下一头老黄牛陪伴他于农田。
主人公在适应这些不公平吗?不,是无力反抗而已。我们这些“故事外”的“看客”,非要提取他悲惨一生的故事意义。
那是:生活的不公毫无底线,但,生命的韧性却没有上限。
03《楚门的世界》:打破与新适应
有人在看风景,有人在桥上看看风景的人。有时我们的视角,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世界”,真实地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选择。
但如果用你所在的视角去看待生活,然后定义它是公平或不公平,那一定也不够真实。
就像《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主人公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家庭,求学,就业和爱情,都是被安排好的,他的所有经历,竟都是写在一个剧本上的。
最后,有一个人给他提醒,他半信半疑地跳入海中,游向那个看似天涯海角的海平面,一直游着,直到他触碰到了自己世界的尽头!
原来,那个美丽的海平面,美丽的天空,是一块巨大的幕布。这是他一直生活的世界,是他一直没有跳出去的小小的舞台。他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的一切,公平的,不公平的,都只发生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
那么:生活到底公平还是不公平,只是一个虚拟的话题,打破你以为的世界的边界,才能重新定义。
04我和妈妈
武志红老师说,中国人大多是“巨婴”。有着成人的身体,却有着孩童内在,极其任性。
我和我妈,内心都有脆弱的小孩。我怪她从小把我丢在农村,带到身边的时候又不疼爱我;她怪我给她增加了很多麻烦,她怪我不听她的话。
我们带着内心的小孩,谁都不肯往前走一步。
最近参加了心理剧活动,我表演了我和妈妈的状态。导演说:你渴望成长,现在谁来改变这个情况?
我呆在那个位置很久都没动,也没说话,过了一分钟,突然抱住演我内心小孩的伙伴,哇哇大哭,眼泪巴拉巴拉地掉。
我对自己内心的小孩说:我要把全宇宙的爱都给你,我代表宇宙的能量。
结果,当我作为宇宙的使者时,再看向妈妈的内心小孩,我就再也僵持不了了。因为我不是在妈妈下方需要她疼爱的孩子了,而是可以有能量去爱护她的大人了。
于是,我把她当成了宇宙世界里的一个弱小的孩子,渴望爱和关注的孩子。于是我的心软了,主动走近了她,带她玩,给她拥抱。、
我的感受发生了改变,于是从小受到的委屈也都消散了,被融入了更大的范畴里,也就不值一提了。
自从做了这一次心理剧的主角,我感悟到:我们可以把看似不公的生活碾碎,揉搓,锻筑出一个更广阔更强大的内心,我们会更加包容。
最后
生活是不公的,我们可以适应,可以反抗;可以换个角度看待不公;可以跳出不公的世界来重新定义它。
不公只是一个观念,观念是容易消除的。
但不要急着消除,急着处理,反而要感激“不公”的课题冒出来。
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我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这是我们找回自己的一个突破口,实在值得庆祝,值得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