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杂识之 古风探求

作者: 榆木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9:11 被阅读13次

古史杂识之 古风探求

怡然空间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老话。几十年来,对于什么是古风,始终没有一点概念。近读《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对于古风一道,似乎找到了一点模糊的感觉。

  季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在楚汉战争中有几次差点将刘邦活捉。刘邦当了皇帝,即下令通缉季布:有举报者,赏千金;藏匿不报,罪斩三族。季布起先藏在濮阳周氏家。周氏觉得自己家不安全,就告诉季布,应换个地方躲一躲,如果季布不领情,周氏愿意以死明志(表明出此策不是怕死的缘故)。季布知道,在周氏这里也只是条生路而不是出路,也就答应转移到曲阜朱家处。朱家去找刘邦朝中的高官夏侯婴,告诉对方,像朝廷这样急于抓季布,逼急了,季布北走胡,南走越,会给大汉王朝带来麻烦。

      奇的是,作为朝廷高官,夏侯婴也太不讲政治了,他明知季布就在朱家处,没有给朱家定威胁、窝藏之罪,竟认可朱家所言之理,不仅没有逼朱家交出人来,而且将朱家的意思通报刘邦了。而刘邦居然也就从善如流,不仅不再追究计较季布的战争罪行与战犯身份,反而赏季布一个官做。

  那么,季布是不是值得周氏和朱家冒生命危险去救呢?看来值。刘邦死后,吕太后掌权。匈奴单于写信给吕太后,说什么,我死了老婆,你死了老公,老寡妇正好可嫁给老光棍。吕太后大怒,召开殿前会议,准备讨伐匈奴,绝大多数人都与吕太后保持一致,大将樊哙更是扬言,只要有十万人马,就可以横扫匈奴。只有季布一个人持异议,他说:“樊哙说这话,就该杀头。想当初高皇帝(也就是刘邦)带了四十万人马攻打匈奴,樊哙也参与其事,结果被围在平城七天七夜,死伤无算。“现在说什么只要十万人,简直是胡说八道。国家刚刚经过战乱,不应再起战端。”季布的这些话,吕太后显然不愿意听,但因说的都是事实,吕太后不仅接受,而且打消了与匈奴开战的念头。季布此举至少拯救了胡汉几十万人的性命。

  那么,所谓古风,实际上就是为了公义,可以将私利抛在一边且不论付出多大代价的一种风气。季布是国家需要的人材,周氏、朱家认定这一点,甘愿冒满门抄斩的危险为其奔走;夏侯婴认可了这一点,甘愿冒断送前程丢乌纱帽的危险为其开说;刘邦接受了这一点,甘愿把自己的圣旨送进垃圾堆,让一个见证自己当年屁滚尿流狼狈相的人进入朝廷。

国家不能轻启战端,季布认定这一点,不顾自己出身不干净、会被人新账旧账一块算的危险,出头与最高当局、与所有朝廷同僚唱反调;吕太后认可这一点,宁愿自己被单于平白羞辱一顿。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有一点很重要,即坚持正义的一方往往能有好的收场。这就是令今人羡慕不已的了。

  刘邦与吕太后在今人的心目中形象很糟糕,而查一查他们的底案,竟没有做任何祸国殃民的事。此二人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而且都具有强烈的报复心,能有如此记录确实不易。说白了,他们没有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面子一钱不值。为什么汉王朝能延续四百年,并且绝大多数中国人至今被冠之为汉人,原因或者就在于刘邦很具有古风,后世的治国者难以望其项背。遗憾的是,汉人的这种古风,并没有溉泽日后的汉人。而上个世纪中国的所有灾难,一些腐败的泛滥,又无不与古风的失缺有关。其中的关窍,读者诸君自能体会。 

2018.4.19榆木斋

相关文章

  • 古史杂识之 古风探求

    古史杂识之 古风探求 怡然空间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老话。几十年来,对于什么是古风,始终没...

  • 杂识

    1、spring框架aop(面向切面编程); 能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并且与具体业务无关的公共行...

  • 古风||杂咏之四

    《杂咏之四》 /黎峰 一门贤者自无涯,史笔由来说世家。 漫道天阶难跨月,却言美玉早离匣。 曾因诺诺比累犬,也惯迢迢...

  • 古风||杂咏之五

    《杂咏之五》 /黎峰 敏于事体慎于言,食住无求各饱安。 为政当思民疾苦,布仁要体国周全。 福依谢宅亲疏地,祸起萧墙...

  • 古风||杂咏之六

    《杂咏之六》 /黎峰 诸子争鸣各有张,春秋路演渐名扬。 五经六艺归儒统,十哲四书开讲堂。 秦暴焚坑才二世,汉遒尊续...

  • 古风||杂咏之十一

    《杂咏之十一》 /黎峰 色难于孝最真章,人不间然自有光。 养则亲尊区犬马,游而谨慎告其方。 卧冰求鲤遂心愿,忍冻挨...

  • 古风||杂咏之十二

    《杂咏之十二》 /黎峰 淡水相交彰君子,甘甜趋骛苦凡人。 有朋来习迎远道,无事承欢独近身。 接舆凤歌焉痛楚,司门喟...

  • 古风||杂咏之七

    《杂咏之七》 /黎峰 十哲参差耀孔门,春秋大梦水犹浑。 颜渊瓢饮乐其陋,子路穷游迷在津。 言躁多因虚火旺,德昌须得...

  • 古风||杂咏之九

    《杂咏之九》 /黎峰 绝粮陈蔡未沉疴,木铎铿锵行路多。 道不远人勤下问,学而时习且琢磨。 过犹不及比狂狷,一以贯之...

  • 古风||杂咏之八

    《杂咏之八》 /黎峰 原道春秋兴孔林,束脩以上概同人。 见贤思过日三省,触类旁通月十新。 如切如磋如剔透,且行且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史杂识之 古风探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h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