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罢生平事,我们还绕不过去的是其文其诗。
龚自珍眼界既大,气格亦高,多有高瞻议事主张固不多言,其散文亦是潇洒捭阖,很可一看,是彩袖间不夺筋节,辞色下自见骨相。
都知道文章贵诚,而善文者多难趋避一些技法层面的欲望。这欲望反作用于本心,便往往会生出掩误,这也无需讳言。而龚氏却是难得一位善用手段,却还能以手写心的文人,这或与其诗家的本相关联颇大。
他说“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而庄子屈子二者自都是厌伪贵真的。
乾隆而始乃至嘉道时期的清朝学坛有汉宋之争。汉学即经学,主研儒家经典,对字音义进行考证训诂诠释,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龚自珍外公段玉裁的老师戴震为马首瞻。宋学则为理学,讲求”性与天道”,力主阐发义理,以姚鼐等人的桐城派为宗。二者各有长短,袁枚说“宋偏于形而上者,故心性之说近玄虚;汉偏于形而下者,故笺注之说多附会”,则虽刻薄,却也恰当。
龚自珍并不属于这两党。如果非要找个源流,他属常州公羊学派,好引古喻今,以经义言政事,这与他与生俱来,至死未销的勃勃内热颇有关联。魏源有一段对他的评价十分贴切,说龚氏“于经通《公羊春秋》,于史长西北舆地,其文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吉乐金石为崖郭,以朝章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
受教其外公,龚自珍立学是站在汉学肩膀上的,而因其性真,立世问欲之间也未必不受宋学之侵许。但究竟以他的心气和眼界目之,龚自珍比汉宋两个学派都远要更贴近这个世界。他的心脏接连着这个时代、这个土地的毛细,每一下跳动,都似乎在和人间交换着他的温热。
在龚自珍的文集里,触目可见其对国事的忧虑和思考——在思考这一节上,他更已脱离了诗人的身份,殷殷记述和愤愤发泄之外,他尚拿得出自己的立论议见,并为此做了颇多研究和准备。张维屏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此言诚是不虚。
龚氏文集中篇幅最广即属此类,然而可惜我史政不佳,难予以评判,但究竟其忧之切,其议之诚是略阅之间即见破纸而出的。
龚氏更有名些的是一些哲辩类的杂文,如尊隐、宥情等。
他实在是个很奇妙的诗人——在恣意悲喜的同时,他尚能探出半个身子以回视自己的情感。龚子毫不约束自己的思绪,但颇有要将其来去辨明的野心。这种既沉浸又抽离的身势则在文人中亦属十分特殊。
如宥情里,他先分化甲乙丙丁戊五人来就情之为何相互辩难,又自述自处时有“阴气沉沉而来袭心”,随后反视童年,自认称纵然是在浑然太初的的孩提时代,这阴气也不曾退却。在己如是,在人何如?于是他试着给朋友江沅看了同乡前辈钱枚的一组词(钱枚《微波词》清丽秀润,颇可一读),江沅认为钱枚的词纵然“朗朗乎无滓,可以逸尘埃而登青天”,却依然难免有“魂魄近之而哀,远之则益哀,莫或沉之,若或坠之”的气味,这则与龚自珍自述的“阴气”殊多暗合。于是龚自珍悟到,这沉情幽哀全无根蒂依托,而是生命本身与生俱来,避无可避的。逃既不得,乃称“姑自宥之”。
这种层层辩诘求证的态度几是脱诗近哲,令人生出冷汗——常人若对自己喜怒哀乐都保持着这样的玩味感,则往往要入了偈子途,而龚自珍对自己的情感却是宥而后尊,在情之密茧下出入自由,左手辩文,右手兴诗,如一呼一吸般自然。
音乐性是诗的起源特质,也是诗的拘管。文之一道,以其不著脚镣,在表达的丰富性上是比诗有优势的。是以龚以文相诗,也就比之大多云山雾罩秀形容词的诗话说得更加清楚明白。他的《长短句自序》有一段我便很喜欢:“情孰为畅?畅于声音。声音如何?消瞀以终之。如之何其消瞀以终之?曰:先小咽之,乃小飞之,又大挫之,乃大飞之,始孤盘之,闷闷以柔之,空阔以纵游之,而极于哀,哀而极于瞀,则散矣毕矣。”明以声音领篇,而实则就是在讲词法。论及词的振起、顿挫、扬逸乃至最终如何荡开,我以为这段状物是最贴切的。
又有《书汤海秋诗集后》一节我亦爱之:“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者而卒不能不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虽为友注诗未免有其社会性,但寥寥数语,依旧有非诗者不能言尽的好处,尤其其中“所不欲言而竟不言”者,笔外之意,曲之又曲,更是创作过的人才能领略的。对应酬文字,龚自珍全不敷衍,满怀真心,这或也是他官运不佳,俸禄窘迫,但卖文润笔尚能支持其置藏古器所用的原因。
他负责。对他写下的每一个字。
哲辩叙议以外,我更喜欢读的是一些他记述见闻的小散文,比如《记王隐君》。很简单一件寻隐者不得的小事,定庵笔法却轻快又掩映,颇有一唱三折的意味,而依旧真诚,不见矫揉造作态。开篇说到在外祖父段玉裁的纸篓中看到一首诗引出神往斯人的臆测,随即通过与轿夫问答锁定范围,以问路偶遇完成一次没有交流的会面,再后则通过朋友何布衣、马太常的转述完成对隐者形象的重构。称“惜不得锄地能书者姓”后,末了忽神来一笔“桥外大小两树依倚立,一杏,一乌柏”,蘧然完篇,景语收束,这运镜其实也是词法。
画意诗心并用,更明显的则是他为朋友亡去的爱女题写的《朱殇女碣》。寥寥简篇,文质竟近西汉。
“朱山人游东海,望姜女祠,海中孤坟,云水环壅,天色垂缥,俯之幽然,心动而识焉。役返,其女殇,家人葬之东直门某村;翌日,自往哭之。地多野潦,旷浪无垠,目穷魄动,触其前境,神思无形,乃成谶兆。告其友龚自珍言如此,乞书于碣,道光元年冬也。”
前写海为坟,后写坟为海,环复相应,下“神思无形”四字乃见其切。视其文字,“云水环壅,天色垂缥”这样的修辞以龚氏之能固不消说,后以“旷浪”写坟地积水,虽出意外,却形神兼备,音韵沉朗,才更是不细品不见其功。
又有为其忘年挚友王昙所作墓铭:“生昙者天也,宥昙者帝也,仇昙者海内士,识昙者四百岁之道人,十八龄之童子。昙来!昙来!魂芳魄香,思幽名长,山青而土黄,瘗汝于是。噫!”
句句出前意外,又句句能夺前势。看似用语颇大,然而实则与王昙入仕不得,任侠玩世的生平际遇多能暗合。后招魂段更是铿锵绵延,叠响往复,这等律动捭阖则是擅诗者独有的。
恳言之外,龚自珍更擅的是嘲讽。《吴之癯》的“古也刚愎,今也柔而愎”,新巧而辛辣。但与这种嘴上功夫相较,他不动声色的讥诮更能撼人。如《杭大宗逸事状》:“癸巳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名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
——短短数言直叙平铺,内里却见多少鱼肉阳秋。
文之一论,且以我最爱的一篇《送歙吴君序》告结。“求凉而饮冰,求热而炽炭,求绝交而寂寞,求得朋而奋起,不亦顺乎?……意者造物使予不平,凡所求焉,无一而使之平,始之否也则缪矣!继之否也又缪矣!吴子来,是造物者杂以冰炭投于余之心也。吴子请行,其复之于海乎?倘见有少年孤舟独行者,邮以眂予,予请复往。”
求凉而饮冰,求热而炽炭,求绝交而寂寞,求得朋而奋起,为文为人,不过如此。龚自珍自谓以胸中不平生谬,后来不敢不平则更谬,正所谓“看山还是山”后,那便要“就山而去”,再无妄顾。
见少年孤舟之海,中年犹能思请复往,我辈操文字役者所求的诗心不死,也就在此吧。
于是拉拉杂杂,终要说到定庵的诗了。较之文论,我似乎更应对诗词有资格下笔些,然而近乡情怯,山高仰止,写到此处我其实却是不大情愿的——我素以为仰视的评述不若不作,但诗道之于定庵,有资格平视他的又有几人呢?
龚氏推崇的诗境之极是这样的:“如岭之表,海之浒,磅礴浩洶,以受天下之瑰丽,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是的,他的诗与文一样,落脚在己,而用心却兼在天下。《已亥杂诗》中大半堪为楚些遗韵,固有情才,但更是国士之诗。魏源《定庵文录序》云:“昔越女之论剑,曰:‘臣非有所受于人,而忽然得之。’夫忽然得之者,地不能囿、天不能嬗、父兄师友不能佑。其道常主于逆,小者逆谣俗、逆风土,大者逆运会,所逆愈甚,则所复愈大,大则复于古,古则复于本。若君之学,谓能复于本乎,所不敢知,要其复于古也决矣!”不独是文,用以形容龚自珍的诗,也十分恰当。
大凡能走到一流境地的诗人,总要有天才的。即是“忽然得之”,则不免每与世逆,就中短折曲就者十九。能在这“逆“中持炬而行,一步步走将出来的,方得成功。从这个角度上看,龚自珍虽在仕途上不顺遂,但在诗词上,他没有辜负自己的天才(当然他的诗也有大量的错疏可挑,但着眼不向高处,又何必言诗呢)。
龚左诗右文,散文固然受用于诗,诗也不无得力于散文。如“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娓娓漫漠,即是文理。
他的外公段玉裁曾在《怀人馆词序》中说他的词“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中有异境。此事东涂西抹者多,到此者少也”。用以言其诗,亦无不可。“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从文字看挺笨,但实则二言并用,始见于曹洞宗的《宝镜三味》——既出禅学,文法上便又从权。
宝镜三味,要义为“回互”。镜之意象在于明暗相容,表里交参,有正有偏,即所谓的色空空色。而银碗中的雪,明月中的鹭影(月心本亦有斑痕)正意味着宝镜的暗、里、偏、空,也就是龚自珍《宥情》中提到过的,沉沉来袭心的“阴气”。于是我们再看此歌原句“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便恰与我前文所说龚自珍既沉浸、又剥离的独特姿态相和——也可见段玉裁对外孙评价实是语不轻发,一击则中。
大凡好诗,往往要纠结其表里如何盘踞。蕴藉中要见骨相,运力要实却不能露筋——一味云雾缭绕,难免仿佛谜语令人失了兴味;而直着脖子叫嚣,则又如解剖图,只见筋骨不见皮肤,难有美感。学人之诗常耽前者,情人之诗每碍后途。而龚自珍是难得学者情人兼备的诗人,是所谓箫心剑气并致,故而身法极为合度。
说其笔力极处,我只举被说滥了的那一句“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
寥寥十四字,捭阖去来,干干净净,单这两句,其实便可拿住一首诗了。
西池东海,一水相维,而一微一壮,一喧一静,一细目一长焦,一极歌筵人境,一得造物天然,不见针锋而交氛互攘。
句内亦有波折——佛教称龙身有五因缘不变。一生时。二死时。三淫时。四瞋时。五眠时。仙家酒宴,本难免衣冠肃肃然,而及至龙称娇语,可知其或眠、或淫、或瞋,画面瞬间活色生香,将宴会代入后程。而后东海潮来,则如大浪淘沙,将一场宴会痕迹瞬间泯灭,惟余一月当空——而为他下的那个“怒”字,这泯灭便已绝非让一切温和地走入良夜,而成了一种白马素车东去般、轰然而无情的吞没。如梦中之梦,一经醒转,瞬间崩坏,四望无着,只见造化的冷然洞视。
十四字看似字字景语,而就中汹涌情致,却如此令人不可忽视。这已出离为解剖图画皮的高度,而如哪吒打破金身,以莲花光华得草木重生了。
绵延而此,要拉杂闲什自然尚有许多可说,然行文意尽便当搁笔,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我文气不沛,但纵然终南阴岭不秀,也尚总有结卷之勇,不必如定庵参试,纵是多不欢喜,也要把尾巴落到“露布频闻捷,铙歌报太平”上去。
这或是我踞于这个万事无可无不可的书屋中,能致他的唯一好处。
2018.1.29
(公众号:李让眉此间清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