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优雅过一生
——《杨绛传》感记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的此番妙语由杨绛先生终其一生,参透凿凿。
一代才女,出身书香门第,学贯中西,气质脱俗。虽历尽沧桑,却以淡定从容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多世纪,她的灵魂散发着优雅的香气!
曾经或许现在依然有人在介绍她时会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钱钟书夫人。”诚然《围城》的影响力确乎巨大无比,人们总会将她视为那个背后的女人,亦不认为这样的介绍有何不妥帖。
在桑尼女士娓娓道来之际,我们必须为我们的闭狭浅陋而羞愧,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何等坚毅、从容、睿智、宁静的心。那句“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比英国女王桂冠上的宝石更夺目生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绵绵情爱,“洗手作羹汤”切切暖意,生活不易,总有她一句:“没事的,有我呢。”柔弱的肩膀扛起岁月沧桑。
父亲从小最偏爱的“阿季”,聪慧乖巧,耳濡目染了父亲的刚毅果决,熏陶在父亲的书香墨韵中,牧养出一颗蕙质兰心。少年不识愁滋味,更不知这世间也有不平之事。“阿季,三天不读书,会怎样?”“不好过。”“一周不读书,会怎样?”“都白活了。”成倍于常人的阅读量就是杨绛内生的动力源泉。
与丈夫钱钟书的旷世情缘开始于杨绛梦寐的清华园,一封封热情似火的诗信,迅速将二人送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的杨绛时时处处把丈夫放在第一,陪同留学,照料起居,切磋学习。相同的文学爱好让他们助推着彼此不断前行,杨绛兼具新旧女性的美德,有思想、不随流,先进的知识女性;操持家务、细致体贴,贤淑的主妇。
杨创作的绛剧本《称心如意》一经上演立刻引发轰动效应,充分显露出了她丰厚的积淀,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调,喜剧化的创作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紧随其后,成为那个动荡的社会中赋予民众一剂宽慰魂灵引起深思的良方。
钱钟书《围城》创作历时三年,她是他背后的小女人,她是他作品的第一位读者,“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精准的评价成了本书的灵魂。
苦难压垮的永远是弱者,而绝非弱小,她瘦削的双肩顶住风浪。特殊年代,把打扫厕所这件事做到极致,只觉轻松未觉耻辱。翻译《唐吉诃德》前后7年时间,反复琢磨,几经删改,成为最贴近作者本意的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马林编著的最权威版本。
读着杨绛的故事没有不心生羡慕的,旷世情缘、天地之合,有妻如此,有夫如是。这样的爱情连老天爷都嫉妒,杨绛85岁垂暮之年相继失去了至亲至爱,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先后去逝。难以想象那一段晦暗的日子她如何挺过,一个人整理尘封的回忆,只在《我们仨》这本倾注血泪的著作中体察她浩如星海的思念。
杨绛的一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当然,我们应因为世间有这样一位女子而庆幸,毕竟这个世界上活得宠辱不惊的人不多,女子更少。一个多世纪,年轮圈画出她不卑不亢、淡定从容优雅身姿。如品茗,余味甘甜;似赏菊,风骨犹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