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要专注学习或是完成一个任务,番茄工作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番茄工作法,我简单谈一谈:
番茄钟是指固定时间内(25分钟、30分钟或者其他,自己来定)严格遵守完成一件事情,时间一到马上听下手上的工作,休息5分钟之后再继续重新启动下一个番茄钟,继续完成之前的事情或者开启下个任务,专心休息时不要回想刚才的事情,也不用想接下来要处理的事。
在实施番茄钟之前,你需要列下当日的待办事项,每个事项具体需要多少个番茄钟,然后用番茄钟来一个个执行就好,当然具体实施起来会遇到各种问题,处理起来却也非常简单。
如果在你专注的时候,有人突然给你安排一个任务,那么你可以告诉他,我现在正在工作,然后把事项记录在待办事项里就行,等以后再去完成。
又或者遇到非常紧急的事情必须要处理的话,那么只能中断当前的番茄钟,这个番茄钟因此作废,等该事情完成之后重启番茄钟即可。
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番茄工作法,尤其是一个人独自工作和学习,处理较为复杂的项目的时候,比如写一篇文章,做一个产品方案之类。
我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有助于提升效率,也因此现在很多职场人士都喜欢使用番茄工作法。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为什么番茄工作法这么受欢迎,能让你提升效率呢?
1.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不记录自己的待办事项,往往是某件事情还没完成就去做另一件事,比如突然某个人找你,你就和他聊天去了,聊完天继续做那个还未完成的事情,你其实是在不断地切换任务。
而这种频繁切换任务的操作就是效率降低的大杀手。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表明:当我们从任务A切换到任务B时,未完成的任务A,会对任务B产生前摄干扰,导致产生不间断的回想—— 这会导致你产生认知过载的感受。
简而言之:这些未完成的任务,并不会随着切换而消失,它们会占据你的隐性认知,从而挤压显性认知资源。
番茄工作法的一大特点就是你必须在一段时间内清空自己的大脑,只专心干一件事,其他不要想,只有当你完成一个任务,才能继续接着干另外一个任务。
它将你的认知资源全部放在一件事情上,因此效率会大大提升。
2.中断反而有利于你完成一件事
番茄工作法中有个5分钟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表明上是让我们得到一定的休息,但其实这是一种打断,这种打断反而会让我们持续把一件事完成掉。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打断更有利于学习,这个叫打断效应,又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做过多次实验认定,如果参与者在即将即将完成工作之前的最后一刻被打断,则最大程度地加深他对那项工作的记忆。也就是越在关键时刻被打断,那么记忆越是长久。
比如我们生活中看电视剧,往往一集剧会以某种意外或者高潮的方式结束,然后进入到广告中,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很惦记下一集究竟讲什么,就这样突然的打断不断吸引我们持续看完一部电视剧。
日常我完成一项任务往往需要多个番茄钟,中间这个休息时间,虽然我们不再想之前未完成的任务,但是这个任务在我大脑中的记忆确实很清晰,我能在5分钟休息时间之后,马上恢复刚才的工作。
当然这种打断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期间进行,如果是打断之后,没有继续完成刚才的任务而是去做另外一个任务时,这个时候其实是切换任务,效率会降低不少。
summary
今天介绍了一下番茄工作法,它能有效提升你的专注力,具体来讲就是规定时间内专注做一件事,时间一到就马上休息,继续完成这件事,以此不断完成每日事项。
我总结了番茄工作法为什么能有效提升工作的两大原因:
首先是让你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让大脑的认知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其次就是中间的休息时间会让你回想刚才未完成的事项,从而休息结束后马上回复刚才的工作状态。
我是格林,已帮助20+小伙伴实现高效学习,如果你想要摆脱知识焦虑,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欢迎加我微信:Glenn1007,并免费赠送一份快速学习新领域的干货和多本高效学习电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