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偏差行为背后,有未满足的需求》

《偏差行为背后,有未满足的需求》

作者: 暖暖小乐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06:13 被阅读0次

    和文化心理咨询中心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1167天第1247篇

    咨询累计:本周13次,总1815次

    【咨询感悟】

    “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

    有一次在回家的电梯上,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拿着自己手工课做的纸飞机,小男孩用手一直举着飞机在他的爸爸面前晃,虽然努力的惦着脚尖,但是仍然不能把飞机举到他爸爸的眼前,他只能摇着爸爸的手臂,说:“爸爸,你看看!你看看啊!”

    而他的爸爸只是聚精会神的刷着手机,用余光瞄了一眼纸飞机,淡淡的说了一个 ”嗯"。

    很多时候大人总是抱怨自己的小孩为什么总是那么调皮捣蛋,老给自己添乱。

    为什么孩子总是和自己唱反调,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

    为什么孩子总是对学习不上心,好像对什么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可是我们常常忽视了,问题的源头就是我们曾经对待孩子的那个 “嗯”。

    在小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父母就是他们的神,神对他们说的话代表着权威和认可。而一个“嗯”以及对孩子敷衍的态度,都会造成小孩子内在世界的坍塌和封闭。当小孩的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

    感受到自己对父母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就会有深深的沮丧,于是拼命的表现自己,去讨好父母,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可和鼓励。

    可是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讨父母欢心,却仍然无法获得认可,就只好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自己反正怎么努力都不会有人在乎,于是内在开始否定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人爱的孩子。

    长大后,我们以为自己足够成熟了,小时候的创伤与情绪漏洞都已经痊愈了,但其实,那些曾经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仍然会投射在自己的伴侣身上,情感上的行为模式和小时候的自己并无差别。

    尼尔森博士指出,当内在需求无法满足时就会有以下四种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

    以上无论哪一种偏差行为,其背后都是因为自我价值以及自我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而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满足?因为更深的内在觉得自己缺。

    “人的内心都是缺的,是个托钵求爱的可怜人。”

    因为“缺”,所以拼命的想要去外界抓取。

    我们的心中早已被“需求”而占满,在不断追爱的过程中,却忘了我们本自具足。

    “宇宙中是不容许有空洞存在的,

    当我们把需求所占满的空间逐渐释放出来以后,

    我们的心中才会被爱填满。”

    —克里斯多.孟

    2023.5.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偏差行为背后,有未满足的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cf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