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2023读书复盘 |《把时间当作朋友》

2023读书复盘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 阿源老师的手帐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22:57 被阅读0次

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李笑来

一、摆正心态,认清现实

1. 速成绝无可能——有些阶段是无论如何不可逾越的,只能一步一步来。

2.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3. 完美永不存在——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忍耐各种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

4. 未知永远存在——每个人都不可能全知全晓,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适应在未知中前行。

5.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接受现状,有什么用什么,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6. 与时间做朋友——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所以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得到全部满足。在承认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用”。

二、基于现实,学会管理

1. 估算时间——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 及时行动——承认“只要做事,就会出错”,避免因为害怕犯错而推迟行动;不必在意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因为真正有过成功经验的人必然知晓其中的磕磕绊绊,不会嘲笑你。

3. 直面困难——任何任务都由简单和复杂两部分构成,如果每次都回避困难,那么再多的努力都是无效的。

4. 关注步骤——做每一个任务前,都三思【what why how】。从领悟内容入手,细分拆解任务,越具体越好,并确认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5. 并行串行——执行任务过程中,思考有的任务是否可以并列进行,从而节约时间。但前提是你对这两个任务足够了解,是“主动”而非“被动”并列的。

6. 感知时间——每天写事件日志,记录重要的事件和所用的时间;使用Mr Time软件,记录时间的开销,并列好每天的计划。

7. 制定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要一上来就制定过长的计划;刚开始也可以没计划,因为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连对任务的基本认知都没有的时候,计划不过是空谈。

8. 列表——给每一个任务制定一个完成后的核对列表;列表一旦开始,就要执行到底。

9. 流程——重复性的工作,做完之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将它程式化。

10. 预演——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11. 验收——在任务(或子任务)完成时,拿出之前写下的标准对照一下,看是否有新发现。

三、学习

1. 基本途径——感官体验、亲自试错、观察他人、阅读、正确地思考。

2. 经验局限——个体和群体的知识经验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学会用科学、符合逻辑的方法思考问题。

3. 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和实践能力。要意识到学习是有平台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记录下自己无法理解的观点。

四、思考

1. 勤于思考——权威不是用来迷信的,权威在更多时候本应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

2. 思维陷阱——基础概念不清晰(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3. 因果关系——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

4. 区分四个命题——原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否命题。

5. 举证责任——不懂举证责任的人总是在提出一个观点之后,要求对方进行反证。他们的逻辑是:既然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即“诉诸无知”。

6. 案例局限——所有的案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照搬。

7. 对立论证——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对自己而言,哪个更合理就接受哪一个。

8. 张冠李戴——完全不符合逻辑。

9. 辨析感悟——区分“感悟”和“道理”。反思的结果并不一定有价值,很可能顶多是“感悟”,离“道理”还差十万八千里。“道理”应该是普适的,而“感悟”只来自个体经验。

10. 克服恐惧——勇气与智慧一样,是靠积累获得的。一个人的强与弱,实际上就相当于他的勇气减去他的恐惧之后的分值——如果是正数,那么他是强的;如果是负数,那么他是弱的。但凡是人,都要经过很多的挣扎才能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变成正数。

11. 辅助工具——恰当地使用语言句式,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

五、交流

1. 学会倾听——克制过早怀疑;记住要点,并肯花时间和精力搜寻隐含的信息;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进行预期;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2. 说与不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自我评估标准。

3. 交流守则——前提是双方遵循理性讨论基本原则;承认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承认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4. 正确复述——沟通的过程包括编码、传递、解码。甲将他的想法用他的语言表达出来(即“编码”),乙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甲的语言(即“解码”),然后反过来再次进行。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错,所以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 勤于反思——了解经验的有限。对已有的经验时刻保持警惕。通过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六、应用

1. 兴趣——做好了才有兴趣,“没兴趣”只是结果。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应该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

2. 方法——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3. 痛苦——时刻记住你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大脑有遗忘痛苦的功能,所以要把痛苦的事情当成快乐的事情来做,才更容易成功。

4. 比较——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昨天的自己比较。

5. 运气——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当一个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对他来讲,不存在任何机会。

6. 人脉——专心打造自己,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7. 自卑——没必要自卑,因为真正的强者不会去嘲笑他人。漠视自己的优点,选用中性词“特点”,是低调和保护自己的表现。

8. 灵感——所谓灵感,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大量的时间。

9. 鼓励——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当我们不停鼓励他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不需要他人的鼓励,也可以有很强的动力。

10. 效率——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一个人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他活动。

11. 节奏——很多人的计划之所以无法坚持,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练的太狠了,狠到任何人都坚持不下来的地步。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12. 物极必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留出陪伴家人的时间、留出自己的社交时间、主动去帮助身边的人。

13. 自我证明——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很强。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读书复盘 |《把时间当作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ex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