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继续阅读那本《白玫瑰与红玫瑰》的书,今天阅读的是她的《创世纪》,写于一九四五年。

在《创世纪》中张爱玲着重描写了两位女人,一位是潆珠,一位是紫微。一位自卑没有自信的女子,一位是霸道而无奈的女子。
对于紫微,套用现代的词语,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继续用这封建礼教,那一套压制她的媳妇、孙女,小说里面有大段描写她过生日的生活场景,辈分很高,大家叫她匡老太太。
文字细腻,生活细节描写生动,再现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读起来感觉不急不慢,温暖厚实,看起来很过瘾,好像站在他们当中,冷眼旁观。
潆珠接过雨衣便走,妹妹跟在后面,走到马路上,经过耀球商行,橱窗里上下通明点满了灯,各式各样,红黄纱罩垂着排须,宫款描花八角油纸罩,乳黄瓜楞玻璃球,静悄悄的只见灯不见人,像是富贵人家的大除夕,人都到外面祭天地去了。这样的世界真好,可是潆珠的命里没有它,现在她看了也不怎么难过了。
这个是写潆珠上一次和耀球约会,最后跟着耀球在他家听音乐聊天,被强吻后破门而出,跑了,把雨衣遗忘在他家里。这一次是去取雨衣的。然后后面一段热闹街景的描写,反衬托出潆珠的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有点那个意思“热闹是别人的,我却什么也没有”。
行过礼,大家重新入座,紫微见湘亭喘息微微,便问:“你们是走来的么?外头可冷?”湘亭笑道:“走着还好,坐在黄包车上还要冷呢。”湘亭大奶奶也笑道:“还好,路不很远。小毛每天去教书,给人家补课,要走许多路呢,几家子跑下来,一天的工夫都去了。现在又没有无轨电车了。坐黄包车罢,那真是……只够坐车子了!”紫微道:“真是的,现在做事也难嗳!我们家那些,在内地做事的,能够顾他们自己已经算好的了!三房里一个大的成亲,不还是我拿出钱来的么?……不够嗳!在外头做事是难!”沈太太道:“女人尤其难。一来就要给人吃豆腐。”
拿这一段分析吧,这一段以对话为主。老太太过生日,受不了老太太的唠叨都跑了,只剩下:侄孙月亭和月亭少奶奶,自己家里姑奶奶,姑奶奶的两个孩子,寡妇沈太太陪着老太太在家里。这一段对话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
这里都是大段的对话,这段之前还有很长一段紫微与沈太太、仰彝三个人的对话。然后,60多岁的湘亭,湘亭大奶奶,孙女小毛小姐来了,然后就是上面的对话。
对话很生动,紫微辈分高,首先发问,湘亭大奶奶话特别多,一方面坐在寒暄,总不至于话少冷场,另外一方面通过对话也描述了一些事情,沈太太只是家里干活的,所以没有话语权,基本上是附和,对话最后才有她接的一句话。
这种女人细腻的笔触,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还是在现在依然可以使用?那服饰的描写,我就感慨,面对这么多现代服装,一个专业一点的用词都没有,也许需要专门学习一下服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