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人。尽管做着同一个工作,一种人,每天都是无精打采的,懒洋洋的,如同蜗牛一般,在这种人身边,你总是感觉到生活的无趣。
还有一种人,每天看着都是精神焕发,走路带风,好像永远也不会累。在这种人身旁,你总能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激情。
相比前一种人,他们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上,他们也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青睐,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苹果 CEO蒂姆·库克每天晚上0点睡,早上3:45起床,4:30出现在办公室。
工作狂人马斯克目前拥有7个公司,自己还养育了6个孩子,但依然游刃有余。
为什么他们精力这么旺盛,难道精力也是基因决定的?
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说他们真的不会累,而是相比前一类人,他们更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今天我们就利用系统思维来分析,如何管理精力,让自己每天也可以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在这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
是一个系统的精力模型,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相当于一个定量,我们就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一个盒子里,姑且叫“精力魔盒”。
在精力魔盒的左边是输入端,是在我们精力消耗后,输入精力,让精力恢复到充沛。在精力魔盒的右边是输出端,精力的输出表明我们把精力用在什么地方,同时输出是可以受控制的。 在这个魔盒中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循环的图形,一个是碰撞的图形,前者是精力的自我恢复,后者则是是精力的内耗。
我们先从精力的输出开始讲起。
如果早上起来,我们的精力魔盒是满的话,那么到睡觉这段时间,我们的精力就是不断流逝。从我们两眼一睁开始,我们就在逐渐的消耗精力,而很少有机会补充精力。
工作在消耗,思考在消耗,哪怕静静地坐在哪儿,只要还在动脑,精力就一直在消耗。但不一样的是,不同的工作需要消耗的精力是不同的。
一个医生做一台手术所需要的精力和他写病历所需要的精力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管理精力的第一步就是控制我们精力的输出。
精力的消耗要像敲鼓一样,保持节奏
精力消耗也是有节奏,就像我们敲架子鼓一样,有时候你需要重一点,有时候需要轻一点,有时候需要急一点,有时候需要慢一点,这样敲出来的鼓声才有律动感,才悦耳动听,而且你敲的时间会很长。
如果你一直猛力地敲,首先你没敲几下就没力气了,其次你敲出来的就不是音乐,而是噪音,会让人心烦意乱。我们的精力消耗也要像敲鼓一样,要有节奏。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精力状况,知道在一天内,哪个时间段内的精神头十足,精力特别充沛,哪个时间段自己比较丧,没有精神。
一年四季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有温度高的时候,也有温度低的时候,我们的精力也是如此,在一天之中,有精力的深谷,也有精力的低谷。
就像鼓槌一样,有大有小,大的敲出来声音大,小的敲出来声音就小。所以我们观察自己一天的活动,找到自己的精力的曲线。
大部分人精力高峰期都是在早上,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刚睡醒,精力魔盒是最满的时候,这时候精力释放量也最大。对于我来说,我的精力高峰期就是在早上,所以我会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比如写文章最重要的是确定文章主题和结构,我就会放在早上。
但也有精力高峰期在晚上的人,因为白天他的精力输出阀门输出阀门开着比较小,流逝的也比较小。而在晚上的时候,他的精力输出阀门才开到最大的。
最重要的是,把需要消耗极大精力的事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来做,把不怎么消耗精力的工作放在精力的低谷来做。
工作有张有弛,长时间大强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必然会使精力过早耗尽
在一天中,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掌握不了自己的时间,一个工作总是一个工作的来。
大部分时候,我们精力消耗是受工作的强度而决定,而接受什么样的工作不随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刚完成一个大强度工作,然后另一个大强度工作立马就来。以至于我们的精力在工作期间不受我们主动控制,而是被动的,由工作的性质决定。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虽然控制不了自己做什么工作,但我们可以在中间加一点休息时间。
当你大强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喝杯茶,让自己歇一歇之后再投入工作。你也可以做不会消耗太大精力的事,比如你看到桌子有点乱,那你就稍微整理一下。当你看到整齐的桌面,你的心情也会变愉悦,带着好心情工作,工作的效率也会提升。
越是大强度的工作,越要掌握工作的节奏,不能操之过急,停下来休息一下,哪怕只是深呼吸一下呢。
学会转换大脑,新鲜感让精力消耗变慢
除非是像手术这样不能停的工作,其他的工作做一段时间后,你可以停下来去做另一项工作。就像你敲鼓一样,你如果一直敲一个鼓你会感觉到乏味,很疲惫,这时候你换成吉他弹一会儿,会给你带来新鲜感,就感觉没那么累了。
景色再美,长时间地看,也会审美疲劳。在夜晚开车的时候,高速公路上为什么隔一段路就会有不同颜色的灯在闪烁,就是为了防止你精力太集中而疲劳。工作也是,如果你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精力的消耗会因为精力太过集中而加快。
当你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转换了大脑。虽然也在消耗精力,但精力流逝的速度就变慢了。
转换大脑不可频繁,若你沉浸在当前的工作,十分地投入感觉到很惬意很舒服的时候,那你就一直做下去,这个状态是很难得,有一个名词形容这种状态叫“心流”。当你处于“心流”状态的时候,就一直保持下去吧。
如果你发现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灵感,没有思路,很苦恼,很烦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停下来,休整一下去做另一件事。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当去做别的事的时候,突然迸发出灵感,解决了一直困惑许久的问题。这是由于前一件事还在你的脑海里,你的大脑会在潜意识中自己运转。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亚里士多德检验皇冠真假的故事,苦思冥想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但放下不去想它,在洗澡的时候,却想出了。
接下来,我们讲精力魔盒中的两个模型——内耗和恢复。
为什么我们的精力会内耗呢?
每一天,都会有无数的信息进入我们大脑,我们内心里也会产生无数的想法、计划和烦恼。比如:对未来的打算,对任务和工作的担忧,对人际关系的烦恼.......
它们盘踞在大脑里,久久未能得到解决,于是一直不肯离开。堆积起来,就会占据大量的认知资源,导致我们的后台变得拥堵。
接下来,我们停下来做一分钟的冥想练习。
停下手中的事情,放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试着持续一分钟。
事实上,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练习,你很难持续一分钟不去想别的事,你的脑海会飘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干扰你,牵引走你的注意力。
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思想抛锚了,那么在这一分钟里面,就几个数,会发现注意力停顿了四五次。如果你不能发现,那说明你的注意力已经不知道被带跑去哪儿了,如果你不设置闹钟,可能这一分钟的实验将会变成你十几分钟的胡思乱想。
大脑处理任何一项任务,都是需要占用认知资源、消耗能量的。这些思绪在你脑海里越积越多,会不断地碰撞,内耗你的精力,精力魔盒中的存有的精力会迅速减少,输出自然就变少了。
那么如何减少精力的内耗呢,你得知道在你脑海里盘旋着思绪都是些什么。
尝试着把你的思绪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未完成的事情,让我们记忆更深”
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B.B.蔡格尼克做了一项记忆实验。
她让受试者做二十二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
做完实验后,蔡格尼克让受试者回忆做了二十二件什么工作。结果是受试者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率可达68%,而已完成的工作回忆率只有43%。未完成的工作比已完成的工作保持得更好,这种现象就叫“蔡格尼克效应”。
也就是说在我们盘踞在我们脑海里的是我们一直未完成的工作。
后来又有心理学家不断地证实“蔡格尼克效应”:任务未完成、目标未实现,脑子里就会有个声音不断提醒你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然而,一旦任务完成了、目标实现了,脑子里的那个声音就会消失。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后来又有研究发现,不必把事情做完,你只需要给待办事项做出计划,就可以清空大脑。
尝试把盘踞在你脑海里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将其归类,很大一部分都是那些未完成的工作,比如:“学姐的生日快到了”,“结婚纪念日快到了”,“昨天到的快递别忘了取”,它们也在变着法儿的提醒着你,让你别忘了。
把这些记录下来后,按照时间先后、重要紧急的顺序整理下来,可做可不做的你可以删去,但有的你就得小心了,如果忘了,可能生活就不太“美”了。
除了这些未完成的事盘旋在你的脑海中,其余的可能就是一些杂乱的思绪,你需要完全抛弃掉,否则还会干扰你的精力,并再次和新产生的思绪一样,消耗你的精力。
杂乱的思绪是精力内耗的来源,而不稳定的情绪,则是精力内耗的催化剂。
情绪过低过高,都会使精力的内耗加剧。
当你情绪低落,负能量爆棚时,这些脑海里这些杂乱思绪的活动速度就会加剧,使你难以专注于你当下的工作,你的面部会呈现眉头紧缩,瞳孔发散,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会把各种事情的坏结果扩大化,把事情的难度加大。脑海里过去不好的事情像旋转木马一样,不断在你脑海里闪现,哪怕只是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让你十分气愤。
通常情况下,适当的愉悦是对我们有好处的,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完成工作,把精力集中在当前事情上。当情绪过度高涨时,也会影响我们的精力,你可能会表现出手舞足蹈等等形式,让你没有一点耐心。
和情绪低落时一样,你的脑海里会那些对未来各种事情痴心妄想的思绪也会活动得更加频繁,从而消耗精力。
当你沉浸在对未来的痴心妄想或者对过去的忿懑不平中,你很难从中脱离出来,他们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使你的精力极具消耗。
因此,在每天的工作中,你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当发现自己的情绪沉浸在脑海无聊的想象时,当下现在的工作,停下来,深呼吸,让自己脱离这种状态,稍事歇息一下,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最好的状态是情绪稳定并稍微有些高涨,既能保持精力输出的持久性,也能更积极地专注于工作。
提高专注力也可以减少精力内耗的方法,专注就是把你的注意力、精力全集中在自己要做的这件事上,如果你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你要做的事上,思绪不能让你的注意力飘走,你的精力就不会内耗。
那么如何保持提高专注力呢,在讲情绪内耗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一分钟的冥想实验,而提高专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冥想。
找个安静的地方,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不去想别的时,专注于呼吸。一开始,你可能一分钟都坚持不了,不要怕,先做好一分钟的事,一分钟可以了,就3分钟,然后5分钟,再10分钟,慢慢提升时间。哪怕中间仍然有思想抛锚的现象也不要怕,只要次数在减少就好。
坚持下去,你专注在一件事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内耗所消耗的精力也会越来越少。同时,经过锻炼的注意力也会提升你做事的效率。
讲完了精力内耗,接下来讲精力魔盒中的另一个模型精力的恢复。
我们把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当做精力的输出阶段,而把晚上睡觉的时间当做精力的输入阶段。我们的精力是和输出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在白天,我们的精力一方面在不断输出,另一方面,自身也在不断的恢复。不过,精力的恢复是非常缓慢以及微量的,而精力的输出速度通常都大于精力的恢复速度,以至于我们一天的精力会逐渐减少,而恢复不足。
那么,精力恢复就是找到方法,让精力的输出速度小于精力的恢复速度。
如果有条件的午休的话,适当的午休时间是恢复我们精力的一个很好方法,这段时间内,精力恢复的速度会加快,而几乎没有输出。
同时,午休时间要适当,前面我们讲了精力的输出要有张有弛,如果你大量消耗精力后,又长时间不使用,那么当你想再提起你的精力去做需要高强度消耗精力的事,你的大脑会特别抗拒。
正常午休30分钟就好。如果可以,一定不要吝啬这30分钟,《睡眠革命》这本书中提高,短短30分钟的午休可以让你的判断力增加35%,让你的机警能力增加16%。
其次,积极的心态会加快你的精力恢复。
比如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去做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刷视频,吃美食等等,你的心情也会变开心,这时你精力恢复速度就会加快。而下班后没什么需要高强度消耗精力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你一下班,就感觉充满活力的原因。你精力的恢复速度加快了,而精力的消耗速度减慢了。
所以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加快你的精力恢复。
最后,我们来讲精力的输入
精力的输入就是把最多,最好的精力输入进精力魔方里。精力不仅有数量,还有质量。
充足且良好睡眠,是输入精力最好的方式。
在睡觉期间,基本只有精力的输入,而没有精力的输出。但由于工作的原因, 我们很难保持充足的睡眠,那么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往精力魔方中注入足够的精力呢?
《睡眠革命》这本书就把睡觉这件事说得非常透彻。睡眠时间尽量保持睡眠周期90分钟的倍数,比如3小时,4.5小时,6小时,这样你起床会容易一些,同时起床之后精力也会恢复的更好。
我本人每天就是晚上12点睡,早上6点起床,中午半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每天六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就足够支撑我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了。
其次,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输入精力的质量。
身体虚弱的人肯定没有足够的精力,身体中的能量都用于抵御病毒的入侵,哪还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老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中国人讲一个精气神,身体强壮的人,精神状态也比较好,精力也会比十分充足。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血清素水平,而血清素的核心作用保持情绪和心情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缓解焦虑、压力,提高幸福感。大约每周12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能起到效果。
因此,保持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精力充沛,还可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减少内耗。
精力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精力管理的模型出发,从四个方面管理自己的精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充足的精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