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居家过日子,亲戚朋友间来往走动,总免不了相互请吃。饭桌成了感情交流最佳选项。升官请客、发财请客、结婚请客、生子请客、乔迁请客、升学请客,饭桌上推杯换盏,借酒抒怀,借酒畅叙亲情友情。自古以来,请客吃饭成了中国人的重要的感情表达方式。
小时候,招待客人都是在家里。小孩子最盼家里来客人,不仅有玩伴,更重要的是有好东西吃。每逢春节过后,一波波客人来了,东邻西舍的亲朋好友都被父母请来陪客。陪客的也不空手来,大多手里带两瓶酒,或是带点稀罕水果菜蔬。大家有跟父亲一起陪客人说话拉呱的,有陪母亲帮厨做饭做菜的。大家一起动手,很快,酒菜摆上桌,分主宾按长幼顺序落座,大家劝酒劝菜。边喝酒边啦啦奇闻异事,或是自己的生产生活情况。
30年前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微薄。来家的客人,也是在家招待,提前到大集买点鱼肉菜蔬,自家面粉做成面食,客人也习惯在家吃饭。到饭店请客,那得是多么重要的客人啊!一般家庭是没有财力到饭店请客的。自家买菜、自家动手做菜,比在饭店要实惠多了。大家吃饭时不时夸赞主人厨艺,主客之间谈笑风生。同一感兴趣的话题,有讲故事的,大家都洗耳恭听,不时还有人再进一步补充。这吃饭的客人酒也不敢敞开喝,大家都知道这酒贵啊。尤其是陪客的,也就喝点意思意思,主要是劝客人喝酒。客人也是心里有数,心领神会,就靠饭桌上的拉呱讲故事,来烘托氛围。尽量少喝酒,少吃菜,快吃饭。剩下的饭菜,主人家没吃饭的老婆孩子,热一热也可以再吃。所以,一般情况同学朋友、亲戚邻居大家就在家吃喝。那时候,饭店也很少,饭店的饭菜也没啥花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渐渐地工资逐年提升,家里生活条件迅速改善。自行车逐渐被摩托车、汽车替代,平房被楼房替代,手机被座机替代,就连亲朋好友之间的家庭聚餐逐渐从家里走向了饭店。饭店是一家家开,有些街道一条整街的饭店,大家美其名曰“美食一条街”。饭店的档次越来越高,房间装饰也越来越上档次,名人字画、各种图案美其名曰“饮食文化”。饭菜花样繁多,专业的烹饪师傅,能迅速烹制一桌菜肴。饭店的价位也越来越高。超市的一瓶酒,到了饭店迅速升值,有的价格几乎要翻倍。客人们坐在桌前,静待上菜上饭,不似在家吃饭那般还得动手洗菜、做菜。不会等太大功夫,在饭桌上摆满了各种荤素菜肴。
那更大的变化还是在酒席上,大家一人一部手机,不时有客人手机响起,就频频起立,抱歉一声:对不起,我出去接个电话。一出去,大家就等半天。一会又有客人电话响起。没有以前,大家围坐桌前品味菜肴的专注和兴奋。好像大家特别忙,忙得连吃饭还得谈工作、谈生意。这饭桌上缺了真情的交流,缺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要不,就是劝客人喝酒,好像不喝酒就对不住客人,陪客的下定决心靠自己拼上身子自己带头喝带动客人喝,还有人提出“酒场如战场,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口号。请一场客,往往是主客之间喝得东倒西歪、说话口齿不清,找不到东西南北方才罢休。再看满桌菜肴剩下过半,打包带回家又下不来脸面。这虚荣心白白糟蹋银子。这吃喝风从大城市蔓延到小城市,从小城市蔓延到乡村。让人觉得,不吃不喝感情无法拉近,有句民谣说:见上百次面,不如一顿饭;握上十次手,不如一场酒。
于是摆酒待客附加了很多功能,拉关系靠摆酒,交流感情靠摆酒,结交新圈子新朋友靠摆酒。这酒店就成了好多人的生意场,就成了办公场所。于是,大量的经费耗费在饭桌前。这酒占去了好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占去了好多健康的身体。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酒精肝,一下子让曾经健康的身体成了多病的身。夫妻吵闹多因酒起。打个电话,对方往往说我在场上呢。
大家一想到这酒场应酬就发怵,谁也没法改变。当一种时尚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之后,真的是很难突破。非常感谢“八项规定”,非常感谢上级一系列的政策,来来往往的应酬不见了,酒店前的车水马龙不见了。大家有工作吃个工作餐,不影响休息,不影响工作。既保证了工作时间,又保护了身体。
在这种背景下,我又想起,节假日期间,在自己家里,那些挚爱亲朋,三五好友家里一聚,做个喜欢吃的可口饭菜,饭菜又干净又安全。在家里吃饭,就跟一家人一样,大家都动动手,边炒菜边喝酒,菜做得热乎新鲜。吃饭时间可长可短,饭菜凉了可以加热,吃没了可以再炒。没有饭店一再提示下班时间的尴尬。家里也有温馨的氛围,也少了那些吵闹和嘈杂。爱喝酒就喝一杯,不爱喝酒就做汤做粥。同学到家里来,一下子找到了30年前的感觉。就是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是很喜欢家里吃饭的氛围。好长时间了,我已经不习惯到酒店饭店吃饭了。
刚刚过完春节,外地的同学来,把他们请到家里,畅叙友情,品评菜肴,交流各自工作,重温青葱岁月。有家的温馨,有情的温暖,有交谈的欢娱。展示一下自己的厨艺,做几个不很专业但很好吃的饭菜,把自己对食材的理解,把自己的生活情趣,分享给亲朋好友。便觉这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我感觉到,把客人请回家,虽没有饭店的那种场面,但却多了一份真情。这才是真正的待客之道,这才是真感情的真诚交流。
再有客人来,我还是在家招待一下吧。
(写于2018年2月19日,戊戌年正月初四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