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比较叛逆,倔强,老是跟我唱反调。当你建议他做些事情的时候,比如,吃饭时:“宝宝,你怎么光吃肉呢?来吃点蔬菜!”说完就去夹,“我不吃不吃,不要帮我夹,哼!”。
看电视时,看到小孩离电视机比较近于是开始训话:“哎,你怎么距离电视机这么近啊,这样眼睛会坏掉的,来来,坐远一点,眼睛受不了”,“我不要不要,我就不想坐那么远,别说了,吵死了,走开……”。
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感觉大多数时候说什么他都不听,很难沟通,于是就归咎于孩子太叛逆,不听话。
有时候我非常生气,软硬兼施都没有用,有时候气得没办法他就吓唬他说,不听话的孩子只能做流浪汉……。
生气归生气,我还是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为什么他一直跟我唱反调,为什么我说什么他都不听?我没有很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但总是有原因,原因也不是小孩的叛逆。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是我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在说什么事情之前先把孩子的行为用指责的口吻说一遍,或者直接批评,然后再要求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事情。
要知道,当听到指责,批评时,后面再说什么孩子根本就不会听。
原则:不要指责,不要批评,不要抱怨。
多数情况下,不管犯下多严重的错误,人们都不会责备自己。
人的本性在于保护自己,即使自己犯错,在被指责批评的时候他怪罪所有人,却从不悔改。指责如同回旋镖,总会伤及自身。
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大人小孩都是。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尊称,大到皇帝陛下,小到平民百姓,授予不同的人不同称呼,给获得各种成就的人册封名誉,我们称呼上司为某总,某经理,称呼同事为先生,女士。
所以对待孩子要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再用对于成年人的标准去尊重他。把他看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觉得他不成熟,利用他身体智力,社会经验,知识面等各方面不完整的眼光对待他是不公平的。
通过阅读《人性的弱点》,让我知道了原来指责批评对人的伤害那么大,在生活中我使用指责批评的频率居然如此之高,难怪孩子不听我的话,原来他叛逆的原因竟然是对我不尊重他的无声的反抗。
人的本性反抗指责批评的话语,一旦接受到话语攻击不仅不反思自身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反抗,所以批评是没有用的。
批评不仅危害对方自尊心,还会激起对方的消极情绪,所以批评百害无益。
既然批评无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沟通中不批评,不指责别人,只是客观的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需求。
感恩他人的付出,看到他人的闪光点,认同他人,鼓励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家人的付出,却忽视对他们付出的认同,感谢与赞赏的话语。我们习惯了身边人把事情做对不给半句好话,却在他们做错了一丁点事情时对他们暴跳如雷的指责批评。
有个调查研究妻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你们猜猜看,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是不被珍惜。可能丈夫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是这样。她们年复一年的付出被习以为常,被忽视,却不知道她们更需要认同感激与赞赏。
认同、赞赏、鼓励他人与每天需要摄入食物一样重要。
我们关注孩子、家人和员工的营养,关心他们的健康,却忘记自尊同样需要营养和关心;我们烤牛肉和土豆为他人提供养分,却拒绝提供精神食粮,从未意识到赞许的话将如同晨星一般,在他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亘古不变。
施瓦布被安德鲁·卡内基看中,出任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钢铁公司付支付给他一年一百万美元的薪水。施瓦布说他手下的员工比他更懂钢铁,这个薪水是付给他的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是他的回答。
每一个家庭、学校,商店和办公室都应该把这些话装裱起来,挂在墙上,孩子们应该记住这些话,而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背诵单词的动词变化和国家的年降水量上面:没有什么比上司的批评更打击一个人的积极性了。
我从未批评过任何人。我认为给人们正面激励对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我喜欢鼓励他人,不愿意吹毛求疵。如果我看到任何闪光点,我会由衷地赞许,不吝啬赞美之词。
看到身边的人的付出,适当感恩他人。看到身边的人身上的闪光点,适当称赞,鼓励他人。
我知道仅仅不指责评论他人我就已经很难做到了。其他的慢慢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