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之最忆是杭州

作者: 极庸斋主 | 来源:发表于2017-10-09 19:56 被阅读85次

       “十一”小长假出行确是一件苦事,但到达目的地之后,便全然忘却倦苦,目光与思绪全被景观所吸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完全可以做一位静止者,与大的人潮相比,反而成为一个独特的亮点。

每一次旅行

       向来喜欢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景点,正所谓“名胜古迹”,光是人文风采,略显单调,只是山河壮美,又少了些点缀。可喜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不乏那些被历史名人光顾的自然景观,或留下墨宝,或建造楼台,为后人留下一处处自然与历史相交融胜景,留待采风寻古。

都是最美的记忆

        10月1日—10月7日,我便加入了上千万人的潮流中,涌向华东,在杭州、乌镇、苏州的江南水乡中寻找一段梦,一段中国人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梦。

         姑苏行,从杭州开始。

                                       最忆是杭州

        关于杭州的诗词,每个人都会背上那么两首,对于不是土生土长的外乡人,诗词中的西湖是魂牵梦绕般的存在,游一次西湖,成为多少中国人共有的梦。

        10月1日

        市区“门可罗雀”,景区“万人空巷”。第一天的行程,选择西湖北一线,从风波亭—断桥开始,到苏堤北侧—苏小小墓结束,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到达西湖附近,心情非常激动,断桥人流太多,实在没了风景,反倒是宝石山上保叔塔(保俶塔)吸引人的目光,此塔曾在《浙江古建筑地图》中读到过,此塔虽为近代重建,但“风味”仍陈,湖边远眺,真如“雷锋似老衲,保俶如美人”所言。

10月1日,保叔塔 多云的天气,时晴时阴 塔与湖交映 伫立宝石山

       白居易曾作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今得见此湖,想象当年诗人赏湖的情景,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入到夕阳照耀下的西湖,对,就是这里,平湖山色。西湖原本是地质变迁中的“淘汰之物”,只是因为人们觉得美,一直用人力将其留存,成为改造自然的典范,经过一代一代人的改造,如今已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融合的名胜。

10月1日,西湖岸边 西湖北岸 西湖北岸眺望雷峰塔 眺望远山 西湖

10月1日那天,老西湖十景走了三处,有些遗憾。平湖秋月没有看到。断桥残雪没有许仙白娘子,都是无名氏在拥挤。双峰插云只能领会点意思。文澜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四库全书了。更不巧的是刚要踏进西泠印社的大门,他们就下班了……

10月1日,西湖岸边 西泠印社 远望苏堤 孤山上 断桥旁 断桥人海 西湖岸边

西湖的象征有很多,而杭州的象征只有西湖一处。作为古人改造自然的最佳范本,西湖千百年来都是中国人心中所向往的江南景色。不论是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不论是岳飞魂断风波亭,还是南宋行在的一度繁荣。不论是法海的不近人情,还是济公的济天下之公。不论是康熙乾隆下江南的印记,还是鲁迅笔下那似乎是却不是的雷峰塔。西湖就是又一段段历史和传说串起来的,披着自然风光外衣的人文积淀。

10月1日,西湖岸边 江南古风 远眺雷峰塔 雷峰塔

      10月2日

      10月2日,选择从岳王庙到灵隐寺,再到龙井村。

       曲径通幽之处,飞来之峰脚下,摩崖石刻与灵隐寺隔溪相对。摩崖石刻佛像三百余尊,自五代起至元朝代代风格不同,历朝历代访寺之人的书法字刻点缀其间。灵隐寺则留有历代禅师和皇帝文人的印记。仿佛能够看见济公在溪泉之畔,虫鸣之中,游步在林间野巷,嘻嘻哈哈地歪倒在飞来峰顶,看遍世间善恶。

10月2日,飞来峰摩崖石刻 历代崖刻佛像栩栩如生 非常著名的弥勒佛石刻 还有文人字刻点缀其中 息羽听经

灵隐寺为禅宗十大名刹之一,寺中两座石塔和经幢是五代吴越遗迹,非常珍贵。灵隐寺藏在山中,毗邻小溪,正对飞来峰,曲径通幽,真是寻静之处。

10月2日,灵隐寺 南方古建上扬飞挑的屋檐 古刹 康熙御笔“云林禅寺”匾

江南古建的形制与色彩与北方截然不同,淡雅中精致灵巧。真禅至简。

灵隐寺 真禅至简 精致的漏窗

10月2日早上西湖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零星船只像墨迹一样在白纸上点缀,雾中西湖似水墨丹青。

水墨临安 如画西湖 水墨临安

十月份的西湖并非是赏荷的季节,但仍然能够感受到西湖十景中曲院风荷的景色。

野鸭嬉水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

岳王庙里,感怀古今,在岳飞墓前驻足许久。

还我河山匾 秦桧跪像 很喜欢的一套展品

       10月3日

       选择西湖南线,从雷峰塔、净慈寺到三潭印月,再到六和塔、钱塘江边。

       最后一天在杭州,选出了我心目中的新西湖十景:断桥断网,踩脚夕照,花港观头,乱敲晚钟,平湖撞船,三潭捞phone,苏堤人海,排队闻莺,曲院疯嚎,双峰拥堵。虽然此地十一期间客流太夸张,但风景并不受其影响,只要还有一点想象力。

      雷峰塔,因传说而闻名,近代倒掉之后鲁迅借此事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如今的雷峰塔因为重建的关系让许多人并不以为意,但我觉得,只要复建的好,又何谓新与旧呢?谁说全铜复建的宋式样雷峰塔失去了古风的面貌呢?登塔而望,西湖与杭州尽收眼底,湖西群山重峦叠翠,极致美景。

雷峰塔 宋代风格八角五层塔 雷峰塔

为了看三潭印月,排了一小时队,坐了十分钟船。三座石塔初为苏轼所建,只为限定种植水域,以保护西湖。明代逐渐失去限定区域的功能,逐渐变成景观,后明清两代不断改造,最后竟形成了西湖的标志景观,也印在了一块钱人民币背面。“就值一块钱”的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雷峰塔与湖中石塔

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钟就藏在雷峰塔对面的净慈寺里。十一期间的西湖,这里竟人少的“可怜”,登上依山而建的主殿,静静观赏远处雷峰塔,聆听香客敲响的钟声,是拥挤的杭州城特赐的礼物。

净慈寺 释迦殿 远眺雷峰塔

反倒是六和塔,里面是七层,清末复建13层外层木制塔身覆于塔芯之上,被梁思成评价为“瞎特么搞”,如此先入为主,今日一见,与雷峰塔比,的确丑,连登塔观潮的兴趣都没有了,虽然没等到钱塘潮。算是对杭州景观的最后一次评价罢。

六和塔

杭州之行结束,带着不舍的心情准备离开,好多地方没有去,只因时间不够,然而三天时间已经很满足。圆了西湖梦。下一站,乌镇。

《登雷峰塔别余杭向乌镇》

江畔临潮,塔下惜别,再剪镂窗。念断桥初见,平堤点锦;荷染秋眉,庭采春芳。倚柳寻鱼,扶杯向醉,披雾弥弥如初妆。鸿飞渡,叹湖光山色,止在余杭。

今出古越钱塘,又一路泽原好风光。盼月满亭池,烟笼人家,雨润晓阁,曲灌幽巷。行近姑苏,依旧吴地,正是江南真水乡。徐徐望,看收渔靠岸,把盏唤觴。

雷峰塔上 俯瞰净慈寺和南屏山 俯瞰西湖三潭印月和苏堤 俯视西湖 远眺苏堤 远眺杭州市区 再见,杭州。

相关文章

  • 【姑苏行】之最忆是杭州

    “十一”小长假出行确是一件苦事,但到达目的地之后,便全然忘却倦苦,目光与思绪全被景观所吸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

  • 我的城里有你的青春

    2012 HZ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2012 SZ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12 NJ 烟笼寒...

  • 江南好.苏州行

    江南好, 最忆姑苏行。 粉墙黛瓦润园林, 碧水乌舟摇吴侬。 昆曲和虫鸣。

  • 忆姑苏

    那年春光清和 那年早莺恰恰 穿过青砖黛瓦 穿过细柳如烟 穿过小桥流水 穿过酒肆人家 听听渔舟唱晚 看看月落乌啼 寒...

  • 杭州之最,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一大早辗转几站地铁赶至西湖 不出所料的人山人海 随着大流从断桥残雪出发 过苏堤 天色渐晚 晚风...

  • 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

    文/拜星月慢蝶恋花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杭州忆, 最忆是西湖。 西湖的水, 美人脸,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

  • 忆江南

    忆江南·江南忆 唐 ·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杭州记

    文之缘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忆杭州,最忆是西湖。东南形胜,唯杭殊胜。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对,杭州古称临安,南宋的临...

  • 旅行随手记-最忆是杭州

    文|龙女 十月来到杭州,看到路边的广告牌——“最忆是杭州。” 是啊,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 杭州西湖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影秋千® 十年前第一次去杭州的时候,被白雪皑皑下的断桥景色美的不想走,十年后赶在假期又去杭州,不是在看人就是在挤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姑苏行】之最忆是杭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wp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