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外传

作者: 水光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04:27 被阅读987次

    三列岛

    中国人原先是没有为一组相近的岛取名的习惯,群岛或列岛这种称呼都是外来词,分别是archipelago和islands的译名。这两个名词在中文中出现是鸦片战争后的事,在英国人为了航海通商,对中国沿海海域的水文地理做了详细的考察,对一些群岛或列岛命名之后。

    如今我们说嵊泗列岛通常指嵊泗所有的岛,但地图上又把最东的嵊山、枸杞、花鸟等一组岛标为马鞍列岛,把西边靠近大陆的大小洋山这一片标为崎岖列岛。若查对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则可发现本岛泗礁周围这一片,在当时的报纸上被称为巴克列岛。马鞍,崎岖,巴克列岛分别是Saddle islands,Rugged islands和Parker islands的译名。

    从左至右,崎岖,巴克,马鞍三列岛

    最早的西方传教士经过舟山岛时,一般会问当地人附近岛屿的名字,所以舟山岛至岱山一些人口多的岛或相对不偏僻的地方的英文名基本是中文名的音译,比如舟山chusan,定海Tinghae, 岱山 tae-shan等等。等到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对中国沿海做详尽勘察时,大有主人翁精神,对原先没在英文书里记载的岛直接用洋名命名。所以嵊泗一些岛屿在当时编写的英文通商航海指南里有另外一套英文名。在这些指南里,他们对所有岛屿和礁石的位置,附近水面深度,各种风向下何处避风,何处有暗礁,有浅的沙床,给出了详尽描述。看这些记录,就是学习嵊泗历史地理知识。只是身在其中时没机会学,到如今却从另一种文字在一百多年前的记录中学到。但无论何种文字,写到自己家乡总有一分亲切。

    马鞍列岛Saddle islands

    嵊泗最东是马鞍列岛Saddle islands,主要包括东马鞍嵊山East saddle,南马鞍枸杞South saddle,北马鞍花鸟North saddle,绿华在这一片岛的西边,所以被称为边马鞍Side saddle,壁下在花鸟嵊山之间,不知怎么成了假马鞍False saddle。在嵊山和花鸟之间还有许多小岛都以马的各种装备命名。在这一片,北风时可在嵊山南面避风抛锚,南风时可呆在嵊山枸杞之间,这里离枸杞约300米左右有五米左右深的海沟。嵊山东部偏南四又四分之三海里处有childers礁,绿华以南枸杞以西四海里是Bit礁(盘洋礁)。

    巴克列岛Parker islands

    马鞍列岛以西十一海里是巴克列岛(Parker islands)。可能此名称太外国化的原因,以泗礁岛为中心的这组列岛在解放后就没有了专属的名称。这一组岛有泗礁岛Raffles island,其东南方为黄龙岛Senhouse island,黄龙西南一海里是南鼎星Brook island,从此处西南方向偏北有一组岛称为Davis组岛,其中最有名的是白节岛Boham island,白节岛于西南方向的柴山(Pirie island)之间有一条两海里宽的深水通道,称为白节峡,为进出长江口的轮船广泛使用,也是太平轮沉没之处。白节岛西端离岸延伸3/4海里处,有一片三四米深的暗礁。此岛往西海底渐升,有一条五六人深的砂床。

    泗礁岛北端对面是金平岛chesney island,西北1又3/4海里是北鼎星Elliot island,往西偏1/2北10.5海里是大戢山Gutzlaff island,泗礁西南紧挨着的是马迹山Napier island,徐公岛Morrison island在西南七海里处。徐公岛南偏西两海里是巴克列岛的最东端。

    在泗礁岛东端往东2.5海里,和马鞍列岛之间有一块礁石,是一根直径10米左右的尖顶石柱,在水深十二三人深的海底突然垂直伸出。1858年英国商船cairsmore号在此触礁沉没,所以英国人命名它Cairsmore礁(外百亩礁)。

    崎岖列岛Rugged islands

    最靠近大陆的列岛是崎岖列岛Rugged islands,因地貌多崎岖不平且光秃秃的岩石而得名。此组岛在泗礁岛西南偏西15海里,像一把10海里长的镊子,开口朝西,无论南风北风都能避风,足够停一个船队。大洋岛Tayung island 在南边,在这一组岛里最大最高,海拔660英尺.  和其他崎岖不平而光秃的岛不同,它是圆顶。大洋岛西部一个小岛的南边是海盗湾parate bay。崎岖列岛北部最大岛是小洋岛(Tripoint island,意为三尖岛,因为有三个尖),旁边东部的小岛是spire(尖顶)岛,像奇特的尖角。现在的洋山港就是把崎岖列岛这把镊子的北面岛屿,包括小洋及周围小岛全部连起来,再部分整平加填海而形成。

    崎岖列岛西北角东北偏北3又3/4海里的小岛是小戢山(Hen and chicks母鸡小鸡山)。据记载附近有五六人深的泥沙床,以东2至6海里有七人深左右。

    半部鸦片战争史

    马鞍列岛1841年被英军控制,因为整组岛形似马鞍而被命名,除了几个大一点的岛,其他小岛都以马的‘衣柜’中的装备命名,比如Snaffle小勒衔,bit马嚼子, Curb大勒衔, Stirrup马蹬, Bridle马勒等。

    而以泗礁为主的巴克列岛的命名则都带上了浓浓的侵略色彩,列岛内的岛屿多被英国人以西方人名命名,所对应的人物代表了半部鸦片战争史。

    巴克Parker是舰队司令William Parker爵士(1781 – 1866), 参加过当时英国海军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是东印度和中国站总司令,提供海上支援。

    主岛泗礁的Raffles,是Thomas Stamford Raffles爵士(1781 – 1826),英国政治家,新加坡创建人。

    黄龙岛Senhouse以Humphrey Fleming Senhouse爵士(1781 – 1841)命名,Senhouse是英军Blenheim舰舰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因打广东时感染病毒而发烧,随后在香港病逝。

    白节山附近一串岛为Davis组岛,以外交官John Francis Davis爵士 (戴維斯; 1795 – 1890) 命名,戴维斯是香港第二任总督(1844 to 1848)。

    白节山Bonham的名字来源于Samuel George Bonham爵士(中文翻译般咸, 文咸 或 文翰) (1803 – 1863) ,他是第三任香港总督。

    北鼎星的Elliot应该是指Charles Elliot爵士(查理义律1801 – 1875),就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和琦善达成穿鼻草约的义律。他是海军将领,外交家,也是香港第一任总督。和琦善类似,他在穿鼻草约公布后为本国舆论界所诟病,被骂为心慈软弱太照顾中国,所以在管了几天香港后就被顶替,政治生命因穿鼻草约而结束。虽然被本国人骂,但他自认为看得比本国人更远,他的所谓让步是为了英国统治的长治久安。和他相比,琦善更糟,因擅自同意割让香港,被道光皇帝锁拿解京问罪,更糟的是,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被定位为卖国贼。所以出门做事的人都不容易,而后面看着评论很简单。既然琦善没签字,中英政府都巴不得不承认这项草约,于是就有了英军第二次攻陷舟山,从宁波一路北上,最后逼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和南京条约以及以后更多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对中国来说,穿鼻草约相对损失最小。因为没能力夺回舟山,以割香港还舟山也不算亏。但琦善因为没有皇上批准迟迟不敢签约,义律单方面宣布草约也没用。如果当时琦善也擅自签了,不知后来的历史会如何?但不管怎样,他的骂名是注定的。

    另一个参加过鸦片战争的义律是查理的堂兄George Elliot爵士(乔治义律1784 – 1863) ,海军将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是海军总监,但因为决策不够果断被叫回国。义律是英国当时真正的望族。

    金平岛ChesneyFrancis Rawdon Chesney(1789-1872), 苏伊士运河之父,1843-1847年在香港统领英国炮兵。

    马迹岛的Napier是William John Napier 勋爵(1786-1834), 中文名律勞卑,劳卑是Napier的中文译名,取辛勞卑微之意(显然翻译者N和L不分)。他是 第九代律勞卑勳爵(lord),于1834年出任首位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前往广州入住十三行,遭卢坤驱逐不从,发生「律勞卑事件」,这也是发动鸦片战争的火药之一。

    徐公岛名Morrison对应的是Robert Morrison(1782 – 1834), 长老会传教士,第一代中国通,翻译家。花了二十五年将整本圣经翻译成中文,洗礼了十位中国信徒,包括蔡高,梁发,屈亚昂等。其儿子John Robert Morrison (中文 馬儒翰;1814 – 1843) 生于澳门,子继父业,传教翻译,是南京条约的翻译者之一。

    大戢山Gützlaff岛以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 (1803 – 1851)命名,Gutzlaff是德国路德宗传教士, 中文名郭實臘 或 郭士立 ,是最早穿中国人服装的传教士之一。写了本当时流传甚广的书Journal of Three Voyag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n 1831, 1832 and 1833, with notices of Siam, Corea, and the Loo-Choo Islands (1834)(三游中国沿海)。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英国外交使团的翻译,香港Gutzlaff 街以他命名。虽是德国传教士,但娶了个英国女人,因深感西方人在中国深受侮辱歧视,痛恨大清官员自大无知,因此早在1835年就写文章向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Palmerston指出只有把清政府打怕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尊敬和自由贸易,并称所有柴火都以齐备,只差火星将之变成烈火。所以后世宣传说传教士是侵略的一部分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这番言论和传教士的身份相去甚远。更关键的是,他当时就给出了占领舟山胁迫大清的战略。因此五年后,英军在广东起事,却驱舰北上,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舟山。之后他被乔治义律指派为舟山的第二长官推事magistrate,在二夺舟山后官续旧职,在舟山野心勃勃地大搞社会变革和传教,大有利用行政资源搞宗教的嫌疑。当然在他自己心中,他的一切是为了传播先进的社会理念。

    也正如他所料,拿下舟山就好像一把尖刀插在清政府的心脏。所以无论是穿鼻草约还是南京条约,清廷有一条底线,拿回被占的舟山。1840年7月舟山第一次被攻陷,随后穿鼻草约,虽然琦善没签,义律还是命令英军撤回。草约作废后,双方开打。这一次清军加强了舟山的防守,于是就有了1841年10月定海三总兵的血战和第二次沦陷。虽然南京条约在1842年签署,但为了拿到赔偿,英军到1846年才撤出舟山,期间无所事事地和舟山人民共处了几年,而舟山人也学了几句英语。以至于到1860年英法联军想再利用舟山做为基地攻打大陆时,官民不做任何抵抗,商店又高高兴兴地把昔日的英文招牌亮了出来。按现在看来,这些人的政治觉悟是相当的低。

    三四座灯塔

    触礁是海上最不愿碰到的事情之一。就在英军占领舟山的这段时间里(1842-1846),以舟山为大本营,海军军官Richard Collinson(后授勋爵士)带领两艘船HMS Plover和HMS Starling开始了对中国沿海岛礁和水文的勘查工作并制定了海图,这件事实在居功甚伟,无论初始企图为何,都值得铭记。从那时候开始,清朝政府和英国人合作,系统性地在危险地带设立灯塔或航标灯。目前在嵊泗海域,有大大小小大约四十六座灯塔,但最重要最有名的是三座,分别在花鸟,白节山和大戢山。

    花鸟灯塔号称远东第一灯塔,世界航标协会的一百座世界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坐落在花鸟岛东北角,由此处往东到日本鹿儿岛,一路都是茫茫大海,所以花鸟是太平洋航线至长江口第一站。花鸟灯塔由清海关筹划,英国出资,于1870年建成,由英国管理,1943年后被日本占领,二战期間曾遭美军飞机轰炸,但损伤轻微,现在就近观察可在透镜上看到缺失。灯塔上黑下白,高十六米多,砖塔,高出海平面83米,三百六十度转动白光,任何角度在每分钟都能照到,照明采用卤素灯,用了当时的高科技菲涅耳透镜,平行光束射出,晴天可在24海里外看见。据维基百科,“雾天时灯塔还提供近距离声波导航,每80秒连续鸣笛2次,每次声长1.5秒,声音传播范围4海里以内,是中国传音最远的气雾喇叭,当地俗称“老黄牛”叫。“  在气雾喇叭之前,据英文‘古’书记载,雾天靠放炮导航,当听到附近有船时就放,一次放三炮,第一轮第二轮隔一分钟,第二第三轮隔五分钟,若必要则重复。

    花鸟岛也是最早通电报的地区之一,早在1885年,为防止在海参崴的俄国海军扩大在东亚的影响,英军占领韩国巨文岛(port Hamilton),经中国政府同意,在巨文岛和花鸟岛间铺了条电报线,再从花鸟连上在上海的电报网络。

    花鸟灯塔(网图) 菲涅耳透镜,玻璃上有被轰炸后留下的缺口

    白节山灯塔在白节山岛南岸,用于白节峡水道的导航。1883年由英国人建造,为全国重点文物。

    塔高14.3米,塔身漆成红白两色,灯也是红白两色光每隔半分钟交替闪。和花鸟灯塔一样,塔房原安装雾炮二门,雾天每隔2分钟发炮1次(据百度),1937年被侵华日军拆毁。但据更早的英文记载,当时灯塔是听到有船在附近才打炮,每分钟打两炮,听船渐渐远去间歇渐长,最后是等八分钟一炮。

    说到白节山,大家最熟悉的是1949年的太平轮沉没事件。当年1月27日,超载的太平轮撞上货轮建元轮,撞后抢滩中距岸仅五百米时船体爆炸倾覆,事故共致千人丧生,只有五十多人遇救生还,最终导致颠覆的真实原因至今未知。

    对嵊泗人,说起白节山也许还会想到全国劳模叶中央。他家五代灯塔人,他是第三代,其职业生涯大多数时间管着白节山,也是他爷爷管的灯塔。他老婆娘家离他老家就几十步远,某年过年去三星塔为探视他在大巨岛摆渡,结果船翻了,和小女儿一起溺亡,三十岁不到。

    白节山灯塔(网图)

    大戢山在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就像长江口的门房。大戢山灯塔始建于1869年,于花鸟灯塔基本同期。据百度,灯塔曾于二战中遭毁,后以钢架置灯。1958年重建圆柱形砖结构灯塔。现灯塔为1994年在原址上重建,为八角棱柱形,高24米,白色灯每10秒闪两次,灯光射程20海里。海平面到灯心距垂直距离93米。

    据更早英文记载,大戢山灯塔初始就是只有灯没有塔,灯在大戢山山顶,置于圆形铸铁架子之上,架子漆白色,固定白光照射,晴天20海里可见,灯7.3米高,照明是三级卤素灯。早期雾天听到有船时,每间隔两分钟打三炮,若需要则重复,最长间隔十五分钟。

    英人画笔下的大戢山(维基百科)

    嵊泗还有一座无人值守的灯塔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那就是半洋礁灯塔。该塔地处白节峡西北口中央,位于半洋礁顶部。和白节山灯塔一起为白节峡主要导航设施。灯塔塔高9.8米,灯离海面19米,发白光,每3秒1闪,射程14海里。该灯塔在光绪年间(1904)由英国人赫特初建,曾被日本占领,1947年重修成混凝土结构。1975年重建成石塔。

    半洋礁灯塔(网图)

    现如今有电子导航有雷达有卫星GPS,灯塔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变得不再是非有不可。许多灯塔也渐渐退出服务,在美国加拿大,一些灯塔都已转交给了地方政府,成为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或旅游景点。这个趋势在中国恐怕也是无可避免,最后灯塔更会是人们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历史遗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水光山:谢谢金老师,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请尽管吩咐。可站内“简信”联系。
      • 殷之:老师,您好。我是嵊泗海洋文化研究会金瑛,今年我们正在编撰《穿越千年---嵊泗地名与地域文化》一书,我们在扎实的文献查阅的基础之上,组织创作人员对嵊泗城邑和岛屿的角落进行扎实有实地考察。今天惊喜欣赏你的文章,太及时了。如果方便,联系我(13706801525)

      本文标题:嵊泗外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dk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