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周六 天气晴
今天是全国四六级考试的日子,也是《芳华》上映的第二天。
《芳华》起初为什么想要去看这部电影呢?
很久之前这部电影宣传的时候,就知道,这部电影里没有很多的商业电影里必然会有的“小鲜肉”、“流量担当”但还是没有挡住我想去看这部电影的热情。这部电影根据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芳华》改编而成,她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很多的国家,也有很多的作品跟国内有名的导演们合作过,而且最重要的是,之前看过根据她的小说改变的电视剧《小姨多鹤》,我想,我选择这部电影的原因也与这个厉害的作家有关吧。就像之前我去追《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仅仅是因为电影的编剧是我喜欢的作家刘同一样。再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是冯导的电影,在这样一个文化作品泛滥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大陆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他的大多数作品都让人值得期待,也特别能够体现出他自己的风格。也是第一次,去关注一部电影的出品方,看到其中有我所熟悉的影视、电影制作公司,很多人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来完成这样一部制作,那么剩下的,就交给观众去评价,交给市场去检验。
豆瓣上,这部电影的标签有“历史”、“战争”,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代人的青春。他们经历过文革十年的动荡,经历过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的生活,那个时候,物质生活并不是多么富足,但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之前看过路遥先生所著的《平凡的生活》三部曲,而我的父母,也属于那一代人,所以,能够很好的去理解这部影片中的文化背景。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围绕一个文工团而展开,从它在战争时期的繁荣,起到鼓舞人心的力量的作用到后来战争胜利后走向解散的过程,为两个影片中不同的角色塑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这个小小的文工团,也是当时大背景下的一个小的缩影。
影片中有两句让我特别有感触的话“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他人那么好,子弹是长眼睛的,不会伤到他的。”出自同一个人,一句是旁白,一句是台词,我觉得一句是对的,一句是错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善良是一种选择,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没有既定的规则去约束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是否愿意尊重别人,向别人传达我们的善意,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对于一个受过很多的委屈,被忽视过很久的人来说,一点点的善意都能够温暖她的整个人生,因为刘峰对她好,哪怕只是像对别的任何一个人一样,但却是那份并没有与众不同的好,却让她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让她在刘峰离开的时候,勇敢的接受了别人的非议和一个看不到的未来。愿我们每个人多一份善良,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也愿每个善良的人都会有一个好的回报。
经历过生死的人,更能够平静的享受生活。一个亲身参与过战争,另一个看过了战争带来的死亡。我本以为这个故事,会有一个很多的中国人愿意接受的幸福圆满的结局,他们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去经历日后平凡但是绝不平庸的生活。我总觉得这个影片应该有后续的故事,不是说我期待一个幸福的结局,而是因为这部影片的最后部分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留白,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关于这部电影更关于我们所处的这个大的社会背景的很多的问题。
二十岁的我,尚且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但影片中却有很多年龄比我小的人为了国家的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战场是他们的舞台,他们用生命来表演。镜头下,清晰的看到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永远的倒在了那片土地上,可能只是一个无人记起的无名英雄。但我相信,他们的家人会记得,这个国家会记得,他们是我们所有人的骄傲。
那一代人的青春里,有太多的沉重感。有我体会不到的深沉,他们可能是不愿意享受特权的时代英雄,也可能是长眠在祖国边疆的无名战士,可能是一个个四处打拼的企业家,甚至可能是一个用手中的笔叙写那一代人的故事的作家……他们可能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他们的青春,真正称得上有血有肉。
《芳华》,属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