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一,五次有四次,我都会陷入一瞬间,完全丧尸自己想法的迷惘泥潭之中。
要将一个不够浅显的东西,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去,获得大家的点击,甚至购买。没错,这个岗位简称营销小编。如果能蹭上热点,点击量暴增,帮助购买量,那真是众人拍手称赞的一件事情。
不同于个人公号,这个小编,受制于至少两个不同的人。这两个人的出发角度或不太相同,常常观点也不一样。
每周一次的推文,自己就变身为一枚核桃,在门框和门轴的反复挤压之中,或松或紧地为自己塑形。随着嘎达嘎达蹦脆的声音,壳儿一点一点地剥落,有时可以完美地蜕掉坚硬的外壳,完成华丽的变身,四瓣果肉棱角分明,完整入口。有时门没有转好,支离破碎的壳就附着在不成形的“肉子”周围,彼此粘粘在一次,也塑了形,只是几部分的形状都稀奇古怪,想吃也是极为考验功力和耐力,壳儿裹着肉儿,肉儿包着壳儿,让吃一次核桃变成一场要收拾残局的败战。
每次,在双方意见之间,放佛都感受到自己肌肉在被撕扯。我头脑近乎一片空白,完全不知如何取舍,甚至都忘记了最初自己的想法。
作为资历浅的人,我还不敢坚持自己,也没有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自信。而双方的意见,也似乎忽略了任何一方都不太好。于是,就在这样的焦灼和拿不定主意之间,硬生生让自己郁结于心。
回想每次纠结到几乎要心肌梗死的状态,突然一想,为何不转被动为主动。
自己提前发力,做出比较符合双方的要求的方案。虽说强调内容本身和迎合读者之间有一定矛盾,过于迎合读者也会丧失自我,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很好地做到“把吃进去的再吐出来”,将比较深的作品完全吃下去,再结合受众的点“吐”出来,不要过分迎合,也立足内容特色,那么不是皆大欢喜?
是呀,谁说不是呢。只是,如果这样,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和思考。
Z说,在这样一个优质资源已经不能第一手拿到的行业,如果你不能做到很好,要如何突围。说得好有道理。
可是,时间从哪里来呢。是花个人回家时间吗,还是花白天时间?时间从哪里出,永远成了一个问题。
而与此同时,我个人还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内容提供者。当下的我,还顾不上读者和市场,自我表达还没完成,又哪里轮到思考市场。
不过,写的内容要活下去,要产生价值(利润),养活自己,终究是绕不开如何对接市场这个问题的。
可是,可不可以,等到自己内容上线的时候,把这些问题丢给营销小编呢。
但,其实,终究是绕不过的吧。早晚的事。
你越主动地完成这场突围,痛苦期就越短。
懒的不仅仅是你的肢体,更是你的思维。这就是思维的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