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与思考

作者: 金月寒梦 | 来源:发表于2020-09-28 11:32 被阅读0次
    品味的层次

    因为知识、教育、地域、习俗等等的不同,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物会有各自的看法,有时人们的看法会一致,但大多时候彼此之间的想法都会产生些微或截然相反的差异,而这种思维的碰撞,将会是思想进步和学术差异的佳过程。

    看过简书这个app中众多简友的文章,其实感触很大。虽然在这里的文章是众说纷坛,但对与一件事物的看法其实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的方向。

    我自己也曾看过法布尔的《昆虫记》,电影驯龙高手,然而自己却并没有那么多的思考,更遑论深刻的思考。毛主席曾言:不动笔墨不读书,简单看过一眼的书仅仅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看书不仅是不求甚解,更多时候还是要花费一点点或者更多的时间去理清一本书的意义,这才是将一本书最精华的部分纳入自己的知识库中。

    其实写作在我的认知中,就是通过不断的积累一切来自真实世界的碎片,并将之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每每阅读那些网文大咖或是文坛巨星的作品,其实大多时候慨叹其文笔和构思时,更多的也是倾佩他们对散碎箴言的利用。

    就如同制造一件精美的机器,除去个人的外观设计,功能构想,更多的还需要零件的购买和打磨。零件的打磨过程不正是写作时,从外部“借鉴”来更优于自己的部分,再经过个体的需要加工。

    而这个打磨加工的过程,又根据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应用不同而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就像同样面对一本书,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有人可以读出书内隐含的科学精神,蕴藏的灼灼热火,而有的人也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或许针对于个人看书的习惯和当境的需要,从书中采纳的东西自会不同,但同是一本书,同是阅读,同样的时间,我想我更愿意获得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一种效率和成本,对于一心求索作家之路的人,如饥似渴的想要从书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又从更多的书中获得感触,以便更快更结实的成长。说句“小气”的话,到了这种想获得知识的程度,每个人都会成为精明的商人,想用更高效的榨干书中内容,想要更快的接触更多的书,精细的计算着每一本书中的得失。

    其实,这倒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但不得不说这种心态的纯粹,它是那么的干净,一心一意的只是为走出真正的作家之路而前行,努力的拼搏,争朝夕,分秒必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品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gk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