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通注(2·59)

《随园诗话》通注(2·59)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8-12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二·五九】

 孔荭谷扶乩,有女仙,自称袁茝君,名沅,年十五,入蜀王昶宫中,给事花蕊夫人。未进御,而唐兵下蜀,茝君匿民间,被人搜得,将献之大帅,行次剑阁,投水死,年才十八。今石壁间有垂红珊瑚树者,即其藳葬所也。菊庄为题诗云:“剑阁崔巍万古存,西川宫殿总成尘。可怜殉国磨笄者,不是昭阳宠幸身!”

孔荭谷,即孔继涵(1739—1783),字体生,一字埔孟,号荭谷,别号南州,自称昌平山人。山东曲阜人。系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之孙,正一品荫生孔传钲之子。清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刻书家。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兼理军需局事,兼《日下旧闻》纂修官。诰授朝议大夫。精于三礼、天文、算术、地志、经学、字义。在京师任职7年,既藏书又校书,手校数千百帙。集汉唐以来金石刻千余种。左图右史,搜集遗文坠简,藏书楼名“微波榭”、“红榈书屋”、“青睩书屋”等,藏书数十万卷。与著名藏书家李开先并称“江北二家“。

扶乩,音fú jī,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称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所谓的扶乩的可信度存在很大争议。

袁茝君,名沅。清·袁枚《随园诗话》中记载的扶乩时请来的神灵人物。其名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

茝,读作是chǎi或zhǐ,本意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汉书·礼乐志》注:即今白芷。亦用于人名。例:《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

蜀,指后蜀(934—966),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樊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同光三年(925),后唐举兵灭前蜀,后唐朝廷即后又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于事变中身亡,平蜀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西川节度使副大使孟知祥(874—934)乘机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随即断绝与后唐朝廷的行政关系,效仿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割据一隅。中原大乱结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帝李嗣源授他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之子孟昶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后蜀维持近三十年和平。北宋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镇压下去。

蜀王昶,即孟昶(919—965),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省邢台市),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934—965)。明德元年(934),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经济发展,但孟昶本人亦颇为奢侈淫靡。广政二十七年(964),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孟昶好学能文,《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给事,音jǐ shì。释义:1、处事;办理事务。《国语·周语中》:“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恭给事则宽於死,以俭足用则远於忧。”2、供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3、引申为侍奉。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4、官名。给事中的省称。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甲午,太宰上公(袁可立)治行,陟山西道御史,而给事林尼公迮而有以压之。兵鼓起于甲中,为公曩之,长揖已也。”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姓徐(一说姓费),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五代十国女诗人、后蜀末代皇帝(934—965)孟昶妃子。得幸蜀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代表作《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进御,音jìn yù,释义:1、指为君王所御幸。《后汉书·李固传》:“可令中宫博简嫔媵,兼采微贱宜子之人,进御至尊,顺助天意。”2、进御,犹进呈。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繁积於宣时,校阅於成世,进御之赋千有馀首,讨其源流,信兴楚 而盛汉矣。”

剑阁,今剑阁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东晋永和三年(347),于晋寿县境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今剑阁县下寺镇大仓坝,即小剑故城),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太元十五年(390)废剑阁县。武周圣历二年(699)新置剑门县属始州。唐先天二年(713)改始州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至此,剑州之名始见于世。民国二年(1913)始将剑州改为剑阁县,下置剑门、武连2分县;民国三年(1914),废剑门、武连分县,剑阁县划属四川省嘉陵道。1949年后仍为剑阁县,县城驻城关镇(1981年改为普安镇)。2003年,剑阁县城正式由普安镇迁下寺镇。

藳葬,音gǎo zàng。亦作“藁葬”。指草草埋葬。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西山寺,其后遂藳葬於西溪焉。”

菊庄,即王金英(生卒年不详),字澹人,自号菊庄居士。江宁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有《冷香山馆诗稿》。

磨笄,音mó jī。磨利束发的簪子。现多用“磨笄”形容贞洁妇女,出自《吕氏春秋·孝行览·长攻》。赵襄子在酒席宴上谋杀了代王,“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笄,古代中国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在古代,中国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也称“笄年”、结发,用笄贯之。

昭阳,音zhāo yáng,指昭阳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名,汉成帝宠妃赵合德曾居住此殿。昭阳殿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东阁、西阁,通过长廊与昭阳殿连接。东阁内有含光殿,西阁内有凉风殿。廊阁之间,流水潺潺,香草萋萋,是另一天地。昭阳殿后面则是皇后嫔妃们居住的后宫。后宫是通过永巷(长巷)与昭阳殿连通的,分为左右两院。在后世诗文中,常以“昭阳殿”来代指宠妃居住的宫殿,或代指古代妃子居住的后宫。唐·白居易《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宠幸,音chǒng xìng,释义:1、旧指帝王对后妃、臣下的宠爱,泛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宠爱。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庄)贾年少,素骄贵,恃景公宠幸,看穰苴全不在眼。况且自为监军,只道权尊势敌,缓急自由。是日亲戚宾客,俱设酒饯行,贾留连欢饮,使者连催,坦然不以为意。”2、荣幸。例:这是何等的宠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2·5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gr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