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普通人,如何在这个时代更好的生存?
这个问题里,有三个关键词:【普通人】【这个时代】【更好】。既然下了这样的问题,就势必先要对这三个关键词进行一下解释和定义。
1、【普通人】
什么样算是普通人呢?我自己的理解是:没资源、没人脉,或许也没什么突出的技能。
资源和人脉,也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家庭带来的支持,这些不去考虑,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点。
后天,就是自己经历中,靠自己的为人处事、靠自己的经验技能,去做的连接,然后能保存下来的那部分。有一个本质上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和这个世界做交换。拿自己有的,去和别人换自己要的。
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自己情商高,又能多维系这些关系,你可能慢慢积累下一些人脉。
当然也有可能你会遇到贵人,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贵人要帮助一个人,也不是随机的,也是要在我身上看到可取的点的,值得帮助的,这样才会施以援手。他们可能并不是求回报,但是帮助肯定会去帮助求学上进的人,而不是懒汉。
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后天的人脉也没有,资源也没有。有时候可能有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又没有初始积累,所以没办法开始。这种情况就像是《贫穷的本质》当中说的,我知道那么做会对自己更好,可是现实情况中,我并没有那么做的资格、条件。我不得不先谋生、先活着。然后大概率也就丧失掉了可能性。
这是普通人。
2、【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呢?这个命题太大,我的认知实在浅薄,只能说些我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风气较浮躁,大多想要速成。想要收获,却等不及播种培育的过程;我的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不同年龄、地域、工作的人,普遍存在这个问题。今天找到我,最好明天就看到结果。今天晚上能看到那就更好了。
怨气、戾气,有点大。好像是说这个时代越来越让人活不下去,越来越难。在我浅薄的历史阅读当中,每个时代都这样。每个时代都只有一部分人舒服,大多数人挣扎。
只不过是因为现在的网络,即使挣扎生存的人,也能看到别人的生存方式、看别人过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看到这种落差,却又实现不了,又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现状。这种落差,最折磨人。
这个时代,也不单指这个时代!
强者愈强,是个比较普遍性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在能保障个人财产的情况下,资源都是会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地方,能把资源发挥价值更大的地方。这是一个现实。作为普通人的我,即使给到我资源,但是我并没有能力、眼界、见识去价值增长,去和这个世界做互动。
举个直观的例子,给我一千万,和给牛人一千万,花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认识不到那些,我肯定就做不到,也就没办法创造更大的价值,给这个世界做反馈。牛人,可能办个厂子、开个公司、做个什么产品等等这些,然后再去银行贷款,扩大规模、增加研发等等,循环往复。这家企业能不能活下来先不说,这个过程当中解决的就业、创造的GDP、资源的产出这些都不是一个普通人做到的。
经济学里面有个【科斯定律】,按我的理解,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其大意是:无论一项有价值的资源最开始属于谁,最终它都会流向能把它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
我自己也感觉活着很难,被迫的谋生,忙来忙去的工作,没价值、没意义等等该有的都有。也仍然在焦虑、在困顿、在寻找方向。
我读李白,我读杜甫,我读苏轼,我读王阳明,我读陈寅恪,我读胡适。我读了他们很多人的故事。看到了他们的声名鹊起,也看到了他们的苦闷无助。看到了他们这么多这么厉害的人,依然很多时候要红尘争渡,又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
然后我知道了,原来这感觉不是我独有。我们作为时间的寄宿体,实在是太渺小了。我知道了,时代如此。每个时代都如此!
摄于北京南西环【事情,是不会自己变好的】。
我之前读《万历十五年》有一个很深的感悟,即使已经过了五六年,现在印象仍然很深。“这个国家追求的永远是整体的稳定,这个过程中对于个体难免就会有牺牲”(非原话,大意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体。
在《贫穷的本质》当中也讲到了一个现象,全世界对于穷困救济的不在少数,有发钱的、发资源的、发设备的等等,但是情况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
这种情况我理解就是,一个人穷困的时候,无论是否意识到有更好的方式让自己能活的更好,但现实情况都会让人陷入一种“管窥效应”,让人不得不沉在谋生的事情当中,然后就没办法给未来做更好的积累。
以我自身来讲,可能并没有到那么穷困的程度,但是依然陷入这种境遇。有些时间,却又没有向未来做积累。在一些刷剧、抖音、游戏当中浪费掉很多时间。但是正是这些时间,才是让我这个个体能给未来增加一些可能性。也因为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在这里面循环。不断地焦虑、困顿、无助,而不能变得更好!!!
我靠不了别人,也靠不了社会救济,只能靠自己。
只有自己真正的做事,还要持续的做事,才能变好。但现在的情况是,人的耐心太少了,就是经济学中的“不耐”,这个心态是影响并决定了一个人以后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我相信我不是个例。
3、【更好】
单纯活着的话,可能很简单。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也能活着。
但是甘心嘛?
正因为现在我看到了那么多的可能性,看到了别人过着我羡慕的、想过的生活,我才不甘心自己过那么穷苦的生活。
自己的欲望和现实的这个落差,再加上自己没有切实的行动去支撑自己改变自己的未来。这个鸿沟,才是一直折磨着自己。
这种情况下,直观的就是两种解决方案: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就自己努力。多下笨功夫做事情。现在的问题就是聪明人太多,选择太多,心思太活,短时间看不到这个事的希望就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结硬寨,打呆仗,就是下笨功夫。选定一个方向,用一年、三年的时间去持续在这方向做事,肯定是能做出些成绩,做出效果的。只不过太少有人去这么做。
2⃣️平衡自己的心态
对于想法和现实的差距,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舍弃些得不到、不该有的妄想。能够心平气和的过这样的生活,并能自得其乐。假如能平衡好这样的心态,那自己的幸福指数也会上升。
最后:
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努力去分辨哪些是可以改变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
摄于景山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