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云骞,秉持后现代叙事心理治疗理念的社工师。
考拉读书会发起人,我将余生献给中国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疗事业。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詹姆士
本文小白到达人三年读完心理学本科到研究生六部曲——《心理学的故事——教育心理学》中的内容。
故事一: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时陶行知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王友带着怀疑的眼神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哭了: “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 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
故事二: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处罚学生用三种方式: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同学唱支歌;犯了比较重一点的错误,要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 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魏老师还向学生说明,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犯错误的学生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明犯错误的心理活动过程就行了。
魏老师的这个提议自然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表决通过。从此,有人迟到了,作为小错误看待,他要在自习课上给大学唱支歌,既训练了唱歌的本领,又提高了当众表演的能力。当然,唱歌时心中还隐隐地升起一种羞愧感。至于犯了重一点的错误, 需要自己去寻找做好事的机会,比如,给班级洗窗帘什么的。
魏书生:教育改革家
上述两个故事中,陶先生与魏老师的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颗宽容的心。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并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从而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因此,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走进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