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和往常一样,黄昏将近,踩着村落间的浮烟,我们走进了这方小院。
这方小院,隐在渭水南岸鳞次栉比的众多房屋中间,闹中有静。一直向里走,小巷深深,曲折蛇行。大门简陋,朝东,晨迎紫霞,晚送余晖。凌霄花爬满门头,喇叭状的花,橙黄鲜红,长脖艳唇,妖娆地开在绿波间。进门,曲径通幽,两个院子东西相连,前后错落。又进一门,至里院,花木欣荣,禽鸟自乐,馨香熏人。院子方正规整,井然有序。花园很大,占去了西边院子的一大半。园中月季嫣然,萱草含羞,卷丹孕珠,马兰挺秀,书带草细密如发。菊花蓬蓬勃勃,浓阴下酝酿着九月秋高的灿烂辉煌。紫藤繁华落幕,垂下一柄柄毛豆,刀悬剑挂。园中花木众多,另有葡萄,芙蓉,玉兰,梅花。还有辣椒,白菜,茄子,架豆,西红柿,一畦一畦,错落有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院中景致楚楚,大可观也。
当庭一棵李子树,枝盛叶茂。繁密的绿叶间,挂着一颗颗熟透了的李子,紫红色,吹弹可破。今年果稀,但大。师傅说,再不摘,就落光了。今天看见有只大鸟,来啄食,掉了很多果。其实早就挂念着这棵李子树了,自从认识师傅,每年这个季节都来赴梅李之约。前两天还暗自念叨着:怕是今年事多,师傅忘了。没想到今日刚下班着家,就接到师傅的电话:快来,李子熟了。
和往常一样,当庭摆着小圆桌,围着三张小木凳。桌上备有开水,茶叶。三个白茶杯,泛着瓷白透亮的光泽。师傅笑容满面,虚席以侍。上树摘了几个带霜的李子,饕餮下肚,清甜可心。只觉滓秽去,清虚来,尘心尽扫,浮气顿消,心也随着四散而开的暮色沉静下来。“寻闲是福,知享即仙。”静坐这方小院中,不做磻溪之想,庙堂之思。
草间夏虫鸣,树上红果落。茶香混合着花香草味轻轻弥散开来,淡绿色的竹叶青在淡绿色的夜光杯中晃漾不定,如盛着一杯琥珀,狗吠犬叫之声隐隐而来。我们三人如山翁野老,隐流禅侣,不分宾主,箕踞而坐。酒热话酣,扪心而出,信口而谈。师傅年过半百,一生博览群书,阅历丰富,精气神俱佳,记忆力更是惊人。文学,绘画,书法,美食,政治,人事,无所不知。《维摩经》有言:“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在各个方面,师傅都是我们的引路人。
因文字结缘,师傅第一次看了我的《菜园说菜》,一连在文末留了两条信息:“平朴自然”,“立意面向大众,不拘泥于一时一地,语言平实流畅,很好。”当时在文学的森林中,我只是一颗刚刚萌芽的草籽,周围满是劲松巨木。师傅的话,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以极大的鼓励。沈从文吃菜讲究‘格’的高低,其实写文章依然。一次酒后,师傅对我说:“你以后写文章,要提高格调,视野开阔些!”一直以来我没有明白其意,以为是我写作的题材太土。北岛在《青灯》中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我的常年局促于一山沟沟中,阅历有限,这有什么办法呢?后来,师傅又说:“文章讲究庄谐并举,太庄则沉闷,太谐则轻浮,要恰到好处。”锣鼓听声,我突然顿悟:一条大河,适当地溅起一两朵浪花则显得灵动,浪花一多,就失了深沉。黄蟮中加入一条泥鳅,能够保持活泼生动,泥鳅太多,则反为其害。文中插浑打科太多,瑕掩了瑜,就显得低俗。我听了从师傅的建议,在语言上下功夫,文风大有长进。师傅讲,文章讲情感,更讲技巧,师傅无疑是斫轮高手。师傅的文章如散步的水,流淌的风,平淡自然,随物赋形,不露半点刀痕斧影。
师傅常说,自己的笔性不好,让我坚持练字。虽然不写,但懂。师傅多少年来驰骋于收藏界,见过不少真迹,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第一次看我的楷书,师傅一语中的:太肉,臃肿,欠笔力。回去后我反思,的确如此,后来跟着师傅看了一些名家真迹,深感杜甫名言“书贵瘦硬方通神”之妙。开始练习行书时,心浮气躁,草草而就。师傅直言不讳:“最多能有五十分,笔性很好,从字中看出了浮躁,心不静。”并告诫我:“练字先练心,先让心静下来。什么时候心静了,什么时候字就写好了。”过一段时间我的习作又拿给师傅,“起笔不好,起笔忌平,要有势。”一次吃饭,周舟老师评价我的字:“收笔不好,呆板,缺少灵动变化。”当时师傅也在,我说:“你们二位老师都在,一位指导开头,一位指导收尾,这下头尾兼顾,我腰中有力了。”师傅笑言:“我的是胡说!”哪里是胡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师傅的指点,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前段时间,师傅看了我的字,喜形于色,说从字中看出心比以前静了,并下了“干净洒脱”的评语,我很高兴。
师傅涉猎广泛,对佛法颇有研究,并劝我们闲了也读一读《心经》。一天,师傅问我:“我考考你,你说说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师傅笑笑,给我讲了“老和尚与小和尚背小媳妇过河”的故事。这个故事我早有耳闻,只是不能深解其义。师傅说:“这就是佛教的核心,一切都是过程。老和尚背小媳妇过了河,帮助了别人,这就是过程。这件事做完了,就过去了……”深奥的佛理,师傅举重若轻,讲得云淡风清,使人茅塞顿开,想起《前赤壁赋》中苏子的言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触类旁通,一通百通,师傅一语道破机关。只有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才能真正拥有生活,享受生活。以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少了戾气,多了份安静,能够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每次酒后,师傅与师兄都进行激烈地论辩,两人剑拔弩张,鼓唇摇舌,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师兄年轻孤傲:“当仁不让于师”,气势如虹,雄滔略略,定要辩个高低。师傅旁征博引,据理力争。两人各持己见,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师傅端起酒杯,直呼:“不说了,喝酒!喝酒!”吾等学识浅薄,无甚高论,只能坐观龙虎斗,暗中学见识。酒后相视一笑,从未因为意见不同产生过嫌隙。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年,师傅游走在尘世间,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师傅把一切为人处事的哲学都讲给我们,一步一步引导我们向前。《世说新语》中谢安感叹:“推人正自难。”师兄曾经说过:"师傅有古贤之风,最是心底光明磊落之人。”自从认识师傅,我们如群光脚板的孩子,师傅一有机会就把我们往树上推。个中冷暖,只有师傅知道……
树影斑驳,灯光柔和。我们师徒三人红李下酒,兴致不减。夜风起于绿叶间,轻轻拂过,只觉心目萧爽,神思飘逸,自是羲皇上人,不觉夜已深深。清洗茶杯,收抬酒器,抬桌搬凳,关灯闭门。和往常一样,师傅有条不紊地干着这些事。待一切收拾停当,方才出门。
人走院静,月光落了下来,空明澄澈,沐浴着绿树红花。小院中,李子正在跌落,夜露正在凝结,蝉在褪壳,蝴蝶在振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