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的《这个时代还会好吗》,在简书上和朋友圈收到一些评论。其中一个朋友发微信给我,说他也有过类似的思考和疑问,想用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回答我:“有一件事我必须说,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为5万人表演过,也为五十个人表演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给五十个人表演要更难。因为五万人会有单一的人格,而五十个人不会。每个人都会是一个体,有独立的身份和对世界不同的看法,他们会更清晰地感知事物,会检阅你的真诚,以及你如何用自己的才华将其表达”。
我觉得说的特别的好,这本来就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一个个体都是个独立的人,没有一种工具或者思想的戒尺足够强大到约束人的每一个人行为。如果有,那反而很容易进化成是一个牢笼和枷锁。也许宇宙的某一个角落存在着一个写着“普世价值”的盒子,它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很难想象,一旦答案被公之于众,人类还会不会继续求真,追求和思考存在的意义,因为人类是一种很容易厌倦和疲倦的动物。那么上千年来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的这一套理论就将失去价值,可能有些说过了,但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被找到。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不可以无限的去接近它。我认为这种状态是最好的。
另外还有个评论说:“你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看起来很有哲学思辨的感觉,这句话其实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单独看或者放在其他语境里,这句话会有他有它假文艺的一面。但是在这篇文章里,我写了两件小事,也算是社会现状的一种普遍现象的提取,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件事并不像打砸杀抢危害社会那么严重。只是两件再普通不过,而且可以说是微小到,即使你不关心,也不会影响到你自身任何东西的事情。所以从所谓的“崇高者”角度来看,“嗯,你自己什么鸟样,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我不反对,但是如果真的就这么简单,那你有没有想过西方和中国的那些哲学家一辈子是在忙些什么。如果没有一点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其实说明你对这个世界的漠然。我不想选择用所谓的看似有道理,肤浅甚至没有经过思考的“箴言”来蒙蔽自己,蒙眼狂奔。
提到上面的哲学思辨,想扯几句哲学了,有人问中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到底什么是哲学,他说,哲学就是以说理的方式达乎“道”,道怎么解释,“道”是一个丰满的或者丰富的精神世界,不只是个人的灵魂生活,而是个人和世界的精神课题相通的一种状态。其实每次看这句话,尤其是看过一些哲学书后,都有不一样的新的理解。其实对中国哲学影响很大的莫过于“儒释道”了,当然儒家思想占据很大的位置。哲学目的是为了追求超越道德的一种价值,这种价值不是仅仅的个人独立的修养提升,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你与自然,与世界的相处与融入。所谓的“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以及后来王阳明提到的“天人合一”,都体现了这一点。我对哲学的认知也只是小学生水平,但是对我影响蛮大的。
今天的文章木有什么主旨,其实更像是对我自己说的话。有些东西是表达不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也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理解。所以,我在想,如果十年后,我再次看到今天的这些想法,会不会觉得很可笑,但至少,我会觉得会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