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今天听得到罗胖讲为啥有贸易争端?
说过去我们理解,贸易就像做生意,比较优势,我这里产枸杞,缺手机,你那里制造手需要枸杞,所以我倆可以贸易往来。
但是现在有个问题,许多工业品贸易,不限地域,都可以生产,比如汽车制造过去欧美生产现在中国也可以制造,跟他们抢饭碗。
所以,比较优势不稀奇,所以有争端。
感:
有体会,资源稀缺,不代表啥都不是,只要肯努力,比如,日本资源匮乏,但是人很勤奋吃苦学习,后来经济就很发达。中国也一样,四十多年勤劳肯干学习,现在也是第二大经济体。
这里面有一点,积累的力量很重要。
比如,98年到现在20年,大学扩招,培养很多工程师,提供了很多制造业互联网等技术性人才,然后蓬勃发展,有了今天大好局面。
美国不然,一心想着金融赚快钱大钱,大学工程师后备人才匮乏,等到特朗普上台,让苹果公司回美国制造生产,却发现找不到合格人才,只得作罢。
思:
这里我想到未雨绸缪,一件事,你想到了,想做,却发现条件不够,怎么办?
要么放弃另辟蹊径。要么继续边做边弥补。
实际都有成本。
比如像我,人到中年,变换工作,才发现知识储备不足,怎么办?必须硬着头皮学习。
因为以前知识技能大体用不上,必须另起炉灶再学习。
即使困难很大,也得往下走,因为没别的出路,只能这么干。
行:
好像感和思两张皮,到底想说啥。
其实我想说,现在的工作职业有点像贸易争端,你想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现实是,企业,后来者不给你机会,抢你饭碗,不让你继续做。
你也得抢其他人饭碗。
争端不可避免。你必须奋起反击。
即便同行不反击,人工智能也会小瞧你,看你笑话,有一天取代你。
你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学习。
知识的储备是必须,可是当下的出路你必须找出来,马上习得应用,站住脚。
总之一点,不学习,不反击,你无立锥之地,会被边缘化。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不会坐以待毙,学习,践行,努力前行,反击,生存下去。像特朗普一样,生活待我如此残酷,我得硬抗,必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