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鞅洞察人心,顺利化险为夷
“领导,商鞅到底能不能成功渡劫?您快说呀。”王总催促道。
刘总停下正在以每分钟100字以上速度飞快打字的手,笑了起来:“哈哈,如果他不能成功渡劫,哪有后来的商鞅变法啊?
难道是后来有人穿越过去给帮的忙?”
“那您可以写篇穿越小说,来描述这个事情啊。”王总顺坡就驴,开起了玩笑。
刘总打了个响指:“这也是个好主意,现在写作的点子太多了,我们得一个个的来。
说回商鞅。
在商鞅的老师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并劝他尽快逃离魏国之后,商鞅的表演就开始了。”
“请开始你的表演。”王总用夸张的口吻说道。
“虽然他知道老师并不总是善良的,然而他依旧对老师推心置腹。
以他对大胃王(弹幕网友对魏惠王开玩笑的称呼)的分析,他认为自己没事。 这可不是迷之自信。
你以为商鞅在魏国这么多年,是白待的吗?
他一直在盯着大胃王呢。
这就像相当于咱们职场中,老板在明,员工在暗,员工一直在研究琢磨老板。
琢磨老板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天捉摸不透,就两天,两天捉摸不透,就三天,总有一天会把老板琢磨的门清。
商鞅洞察人心的本事,的确非常厉害。
他的分析过程很复杂,但是结论很简单,就是大胃王不会杀他。”
“理由是?”王总疑惑道。
二、商鞅漫步魏境,看似闲庭信步,实则运筹帷幄
刘总解释道:“大胃王没有采纳商鞅的老师的举荐之言,自然也不会采纳他的杀人诛心之语。
在进行完对老师的遗体告别后,商鞅慢慢悠悠的魏国境内溜达,开始找寻下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商鞅心里想,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只要能展现自己的真才实学就行。
这个时候,商鞅已经放眼整个战国七雄了。
当然,他那个时候,大概率上不知道有希腊、罗马、马其顿等国家。”
王老师也开起了玩笑:“要是他知道,估计也会把这些国家考虑在内,看看哪个国家适合自己打工。”
三、不能再错选,商鞅细思量;战国七雄中,谁能拿头筹
刘总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他给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秦国这七个国家进行了打分。
首先划掉了魏国,因为他太了解魏国了,他在魏国已经不可能了。
其他像是卫国这样的小国家,平台太小了,装不下他那满腔抱负。
接着,他列出个几个维度,分别是君主的贤明度、体制的健全度、官僚成熟度、将士骁勇程度、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人才待遇兑现程度、人才可自由发挥的程度、贡献与爵位匹配度、改革的迫切程度、平民的疾苦程度、国土辽阔程度、四邻凶险程度、国运指数。
这些指数,既相互独立,彼此又有联系,像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人才待遇兑现程度,就是正相关的。
而为什么要列出变法维度来,也正是因为商鞅也是想非常想建功立业,变法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再者,变法成功之后,他也想跟魏国掐一下架。
这就跟王盼盼屡次换男友,对新男友说的那句话一样,想要证明给前男友,新男友更好、更有钱。
列举出了这13个维度之后,商鞅又想了想,加上了与魏国的距离、统一天下的可行性等两个维度。
他开始了客观的给每个维度打分。
其中,秦国的《求贤令》,深深的打动了他,所以他在给秦国的对人才重视程度等几个维度的打分中,给了近乎于满分的高分。
燕国太老,老到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根本就没有变法的心思,所以在变法的那一项,燕国得了0分。
韩国,虽然早期有救赵氏孤儿的赤胆忠心,令人佩服;但不知道让谁给搞的,现在阴郁的像个老狐狸,如深渊那般可怕,这个国家的精气神是有问题的,国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而齐国,虽然稷下学宫人才济济,但根据他的判断,那些人嘴炮功夫了得,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估计是要打个问号的。
接下来,他汇总各个国家的总分。
毫无疑问,秦国得了最高分。”
王总似乎在做一个总结,试探着问:“所以,商鞅就到秦国去了?”
“然而,并没有。”刘总扶了一下眼睛,好遮挡眼神中透出的寒光:“他开始进行布局。”
网友评论